(
课件网) 偷 税 漏 税 税收是国家的主要支柱。 ———西塞罗 财赋者,国之大政,天下之大命。盛衰兴废,靡不由之。 ———《 清经世文编》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系列课件 第十六课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概念辨析 赋 税 徭 役 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事物、银钱等。 指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孟子·滕文公上》 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 我国土地税的开端 先秦时期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秦汉时期 田赋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即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 汉朝:汉初休养生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时期实行十五税一,汉景帝时期实行三十税一) 人头税 徭役 我收泰半之赋 秦始皇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秦汉时期 田赋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即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 汉朝:汉初休养生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时期实行十五税一,汉景帝时期实行三十税一) 人头税 秦朝: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汉朝: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规定不分男女。 (汉朝还征收财产税:如车船税、算缗钱、税民资等) 徭役 算缗 告缗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秦汉时期 田赋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即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 汉朝:汉初休养生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时期实行十五税一,汉景帝时期实行三十税一) 人头税 秦朝: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汉朝: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规定不分男女。 (汉朝还征收财产税:如车船税、算缗钱、税民资等) 徭役 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务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 戍卒: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秦汉时期的赋役特点:田租较轻而人头税较重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隋唐时期 发展历程:北魏开始实行租调制;隋朝沿用,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朝前期变成租庸调制。 经济基础: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有田则有租, 有家则有调, 有身则有庸。 ———唐 陆贽 作用: 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输庸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隋唐时期 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①背景、目的: 背景:唐朝中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降。 目的:缓和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②时间: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 ③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特点: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 积极: (1)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2)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3)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 租庸调→户税、地税 自耕农→贵族、官僚、商人 以人丁为主→人丁和财产并重 ④两税法评价: 局限: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 一、中国古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