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编号:5 审核:高二历史组 时间:2024.11.20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一机器大生产与共产制度 分析教材,总结以下问题: 1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化表现。 2 工厂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的表现。 【知识拓展】工厂制度的影响 积极①经济: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②政治:促进家庭领域与社会生产领域分化,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逐渐提高其社会地位;③社会: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类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 消极①资本家剥削工人,带来了工人劳动强度过高、贫富差距加大、阶级对立明显; ②早期工厂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 【对点练习】 1. 19世纪英国曾存在一种职业———叫醒工”,他们专职叫人起床上班。“叫醒工”会在早晨按约定好的时间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方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叫醒工”的出现反映了英国( ) A 工厂制度开始兴起 B工厂制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C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D市民的生活缺乏时间观念 2.18世纪后期,英国雇主在制定工厂纪律的时候,都会采取一些相似的方法,常见的有严格规定工作时间,禁止酗酒、打架,进行罚款、解雇、体罚和经济奖励等。这些做法旨在( ) A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B建立和完善工厂制度 C保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D预防社会犯罪的发生 3.晚清洋务派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生产,在这些企业中的工人按照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劳作。洋务派的这一做法( ) A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B有效阻止了外敌侵略 C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D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 二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阅读教材,总结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积极、消极) 【对点练习】 4 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 9 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 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 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 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 C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 5 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 )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 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 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 6.19世纪初,英国女子教育的内容极其贫乏,主要是礼节、跳舞、唱歌等;19世纪中期以后,许多学校增加了技能教育,女子逐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教育权利。这一变化( ) A.使古典主义教学方式开始丧失市场B.适应了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C.推动了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 D.得益于启蒙运动思想解放的推动 【巩固练习】 1.英国某学者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由此可知,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由工场制发展到工厂制,后发展到大企业制,其根本原因是 A.大机器生产出现的需要 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C.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2.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23.3万多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匹以上,占各种动力总数的30.6%。这反映出( ) A.美、德赶超英、法的经济发展水平 B.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 C.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