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 版本 教科版 单元名称 《运动和力》 单元 主题 国庆期间 科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看了杭州亚运会。在跳水比赛中,科科看着运动员在空中做着各种优美的动作,十分钦佩。可是,他突然脑海产生疑问:为什么运动员只会向下降落而不会飞到天上 为什么她们起跳时,要使劲压一下跳板 等到假期回来,他找到果果老师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在果果老师帮助下,他能解决疑问吗 课标 要求 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4年级):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3-4年级):了解生活中各种能的形式,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13.1 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3-4年级):描述简单的设计问题,包括材料、时间或成本等限制条件。 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3-4年级):借助表格、草图、实物模型、戏剧或故事等方式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根据需求和限制条件,比较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初步判断其合理性。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3-4年级):利用常用工具,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 学业要求: 1.能够说明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及特点,知道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会用简单工具测量距离、时间等. 3.能识别生活中各种能的形式,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举例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有能的变化。 5.能提出满足一定限制条件的简单设计问题和多种设计方案。 6.能用多种方式说明设计思路,选择适当的方案。 7.能完成实物模型制作,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8.具有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操作兴趣,愿意动手尝试。 教材分析 “运动与力”单元共有8课,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力”为主要线索,循序渐进地推进整个单元的学习。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从问题“各种类型的车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开始,引导学生去调查了解从古到今不同类型的车辆,发现它们的动力来源。然后,设计了 “用垫圈的重力作动力”去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先是探究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再是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使小车的运动快慢发生变化,从而逐步建构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运动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先从感受气球喷气时所产生的力和气球上升的力开始,体会力产生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再测试组装的气球小车能行驶得多远,用更多的办法使小车行驶更远,体会改变喷气装置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这样一方面可以认识“反冲力”,另一方面加深对“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快慢” 的理解。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先是引导学生安装一个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在安装中体会橡皮筋与车轴连接起来的是“轮驱动”,再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以进一步强化运动和力的有关科学概念。拓展部分引导学生在体会“橡皮筋受力变形”的事实中,进一步认识“弹力”。第4课“弹簧测力计”,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刻度标示以及如何读数,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感受不同大小的力和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从而使学生认识“力是有大小的,也是有方向的”在测量前通过预估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力大小的感知。第5课“运动和摩擦力”,通过古代人搬运巨石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运动中受到了摩擦力,并思考如何能减小摩擦力。学生通过研究3种不同的情况下,即物体直接在木板上、 增加“滚木”以及增加“轮子”时的摩擦力,去体会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