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给儿子的一封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进一步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作者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文章使用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应掌握其精髓,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朴实,从内心激起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热爱。?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许多有关“代沟”的一些争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牛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理解、体会作者的父子深情。 2、学习文章使用多种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的一生中会拥有许许多多珍贵的东西,(问学生)生命中你最看重什么?为什么?(生答)(老师归纳)我们每个人最看重的事物也许不一样。有人最看重艺术,愿意为艺术奉献终生;有人最看重自由,“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人最看重学识;有人最看重健康;有人最看重诚信等等。然而不管你最看重什么,人的生命中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也应该是人人必须看重的,那就是亲情,它是我们每个人生命里的永恒。?今天,我们来学习刘亚洲先生《给儿子的一封信》,这封信寄托着父辈对子女浓浓的真情,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不少新的感受和启发。(板书标题)?二、走进作者: ?刘亚洲,1952年10月出生,安徽宿县人。1968年参军,1972年入武汉大学英文系学习,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长篇小说《陈胜》于1977年出版。大学毕业后到空军联络部工作,以敏锐的目光和宽阔的胸怀捕捉国际军事斗争新动向,创作了一系列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恶魔导演的战争》、《攻击,攻击,再攻击》等。三、预习检测: 读了标题后,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文后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2.思考“解题”2中提出的问题。?五、合作探究:①刘亚洲先生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这封信??讨论后明确:(老师补充介绍)这封书信原来有个题记:“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要求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遂作。”联系全文,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才让作者意识到“十四岁”也是“人生的一个台阶”。进而联想到在这个人生的台阶上,有人胸有大志,例如:“我和你妈妈都是十五岁参军的”,爷爷和外公都是十六岁参军、“闹红”的;有人失足,进了劳教所。作者在这个重要关口给儿子写这封信,是企盼儿子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打造生命辉煌的篇章。?②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信中提出了儿子的优点:一是“心地善良”,一是“具有平民思想”;还对儿子提出了希望;一是“应有博大的胸———,二是“要有铁一般的意志”。?③这封信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寄托着父辈对子女浓浓的真情,老师范读全文,请同学们认真体会这封书信中蕴含的情感。? 明确:这封信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其中主要有这样几种情感:?A、赞许、欣赏之情。 B、担心、忧虑之情。 ?C、希望、渴盼之情。 六、精读品析: (解说:个性化论坛即自由表达、畅所欲言、思维碰撞的平台,是个性化感悟的具体展开。在这里,学生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听与说双方互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在这里,有个性的张扬、情感的流露,铸就学生个人独特的价值判断。)?1.请同学们围绕下面的几句话充分发表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①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要太过看重。?明确:每个学生的经验、爱好、兴趣、情感都不同,因而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也肯定存在着差异,老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空间。 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