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放学校初中部2024--2025学年上学期 七年级第二次大练习 (历史学科) 试题 满分: 60 分 时间: 5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A. 旧石器时代 B. 仰韶文化时期 C. 大汶口文化时期 D. 尧舜禹时代 2. 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 13 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 3. 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A. 和而不同 B. 革故鼎新 C. 道法自然 D. 华夏认同 4. 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能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遗址是 A. 郧县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陶寺古城遗址 5. 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A. 会制作玉器 B. 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 主要种植粟 D. 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6. 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A. 原始农业形成 B. 禅让制度盛行 C. 社会分化出现 D. 中央集权确立 四川三星堆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壁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渚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A. 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审美观念趋向同一 D. 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8.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A. 夏朝文明 B. 商朝文明, C. 西周文明 D. 东周文明 9. 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记载于 A. 《诗经》 B. 《论语》 C. 《老子》 D. 《墨子》 10.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11. 如图是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最精美的物品,该物品是 A. 司母戊鼎 B. 利簋 C. 四羊方尊 D. 牺尊 12. 站在殷商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有 A. 启继承父位 B. 盘庚迁殷 C. “国人暴动” D. 犬戎灭西周 13. 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这段铭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商汤灭夏 B. 阪泉之战 C. 西周灭亡 D. 牧野之战 14. 《战国策》记载“商群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由材料可知 A. 商鞅制定的法律得到了百姓支持 B. 商鞅侧重军事和经济改革 C. 商鞅变法损害权贵利益,难以推行 D. 商鞅严格执法,强力推行改革 15. 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强调到了都江堰的 A. 巨大作用 B. 修建时间 C. 建造地点 D. 结构特点 16. 《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A. 水利兴修 B. 诸侯征战 C. 儒学兴起 D. 私学发展 17. 北京冬奥会火炬纹样中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与之相通的是 A. 墨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18. 《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 ,但它也主张法治; 《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A. 互相排斥 B. 相互融合 C. 趋于一致 D. 独立发展 19. 秦统一后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 A. 沿用禅让制 B. 实行分封制 C. 建立郡县制 D. 实行行省制 20. 秦实现统一后,在皇帝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