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17237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课时 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4-11-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205145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华,崛起,读书,第二,课时,课件
  • cover
(课件网)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课文词语的意思: 1、想想少年周恩来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抱负? 2、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哪三件事? 3、你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默读课文 周恩来 请大家对照以“导学表单”要求, 齐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老师导学: 事件序列 时间 地点 人物(做什么) 事 件 归 纳 突出人物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第一件事 新学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 周恩来(答) 少年周恩来立下宏志,振兴中华。 博大胸怀 远大抱负 长大:国之栋梁 第二件事 十二岁那年 奉天 伯父(告诉) 周恩来(疑惑不解) 周恩来对伯父告诫“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探求真理 勤学好问 第三件事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中国妇女(受欺负) 中国巡警(不惩处、训斥) 周恩来(看见、体会) 周恩来耳闻目睹国人受欺,深刻领悟“中华不振”便立下宏志,振兴中华。 敢闯敢干 求证真理 忧国忧民 从小立志 赤心报国 周恩来 周恩来 周恩来 从小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魏校长听了为这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 他就是周恩来。 后来成为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任总理。 过度段学习 利用过度段去启发 学生思考课文三件 事之间的联系 由扶到放,分组探究学习: 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完成以下学习表单任务。 事件序列 时间 地点 人物(做什么) 事 件 归 纳 突出人物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第一件事 新学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 周恩来(答) 少年周恩来立下宏志,振兴中华。 博大胸怀 远大抱负 长大:国之栋梁 第二件事 十二岁那年 奉天 伯父(告诉) 周恩来(疑惑不解) 奉天,周恩来对伯父告诫“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探求真理 勤学好问 第三件事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中国妇女(受欺负) 中国巡警(不惩处、训斥) 周恩来(看见、体会) 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耳闻目睹国人受欺,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从而立下宏志,振兴中华。 敢闯敢干 求证真理 忧国忧民 从小立志 赤心报国 周恩来 周恩来 周恩来 从小 第一大组汇报研讨的学习情况: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就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 为什么呢 ”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读中感悟: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 为什么呢 ”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同学们,读到这, 你们是否也有问题想问呢? 事件序列 时间 地点 人物(做什么) 事 件 归 纳 突出人物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第一件事 新学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 周恩来(答) 少年周恩来立下宏志,振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