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单元“辛亥革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通过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道路走不通,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人民思想正在日趋解放;又是下一课“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时代青年进行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装,开启工人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新篇章。本课主题紧紧围绕新文化运动,课程内容线索为“背景———内容———意义”,线索简单,逻辑清晰,内容凝炼,从思想解放层面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近代化的探索以及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曲折过程。 学情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思想探索,也是是中国近代上的重要事件,学生对此历史事件应当是耳熟能详,由于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但八年级学生在积累一年的历史学习经验中,史料阅读能力和历史事件概括能力皆有所提高,因此本课在讲解中应注意运用史料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内容与影响的理解。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和史料,归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口号。(2)通过阅读课文和史料,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3)通过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事迹,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难点(1)分析史料,在课本上标注关键信息,归纳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口号。(2)小组合作分析史料,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3)搜集新文化运动人物的主要事迹,感悟新文化运动的精神。 教学评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趣导入播放视频《寻红色文物 悟中国精神》提出问题:视频中介绍的是哪件文物?展示问题,引入新课:视频中提到的文物是什么?由谁创办的?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本课的情境。环节一:新旧冲突起波澜--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师活动1.出示年代尺和图片资料,提出问题: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示年代尺:袁世凯在京就职破坏责任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制定的《大总统选举法》、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出示图片:2.播放视频,提出问题: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重要阵地、口号。3.出示油画《北大钟声》,提出问题:为什么北大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学生活动1.学生分析史料,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华民国政局混乱。思想上:新旧思潮的冲突2.观看视频并阅读课本58-59页,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兴起的标志: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口号:民主、科学3.学生欣赏油画,在课本上寻找答案。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视频、文字资料和图片等材料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相关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环节二:革旧鼎新铸国魂--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出问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材料一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