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清)屈大均《广州竹枝词(其四)》 问题:竹枝词中所描述的是什么?该场景最初发生在什么时候? 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一起走进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穿“粤”三百年,看当年商贸盛景! 选择性必修三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博物馆展览中的 十三行 商贸与文化交流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镇馆之宝 文物名片 名称: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 时代:清 简介:外国人定制的纪念品,以纪念自己远洋航行到中国的经历。正中央印有“1757”标识,正是清廷开始“一口通商”的时间。 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侧视图 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碗心 文物名片 名称: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 时代:清 简介:外国人定制的纪念品,以纪念自己远洋航行到中国的经历。正中央印有“1757”标识,正是清廷开始“一口通商”的时间。 1.观察该文物侧视图和碗心,结合文物名片简介,描述图上的场景。 在大碗正前方的碗壁上,描绘了外国商船船员出发前往广州前与爱人依依惜别的场景;正后方的碗壁上,描绘的是他想象中成功返航回国,与自己妻子见面并且把自己赚的金钱交给妻子的场景。大碗内壁绘制的一圈英文“DARLING ELIZABETH”,即“亲爱的伊丽莎白”。碗中央印着“1757”的年号标识,而这一年恰好是乾隆皇帝下谕广州成为唯一的对欧美通商口岸的时间。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镇馆之宝 2.观察该文物碗心,结合文物名片简介,说出该文物出现的时代背景。 17至19世纪,随着欧美经济发展和世界各地来华航线开辟,以及欧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广州这个传统海上贸易中心,自然地成为各国商船首选的黄金口岸。从1757年至1842年,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的对欧美通商特区。伴随着广州十三行贸易的繁荣,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件在这里频频发生,很多影响全国乃至世界,十三行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据重要地位。 文物名片 名称: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 时代:清 简介:外国人定制的纪念品,以纪念自己远洋航行到中国的经历。正中央印有“1757”标识,正是清廷开始“一口通商”的时间。 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侧视图 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碗心 图示油画《清代广州十三行》位于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序厅。 熙熙攘攘的商船出现在当时的广州黄埔港,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运往世界各地市场(以欧洲为主)。 当时世界的贸易市场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01 走出十三行: 商贸交往全球化 走出十三行:商贸交往全球化 (一)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经常来广州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有:亚洲的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爪哇、菲律宾、印度、孟加拉、伊朗、日本、朝鲜等;欧洲的葡、西、荷、奥、瑞典、丹麦、英、法、普鲁士、意、俄等国;南北美洲的智利、秘鲁、墨西哥、美国等;非洲的埃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摘自《广州十三行沧桑》 问题1: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前后两个时期贸易的差异。 问题2:如右下图,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广州十三行通商贸易时期,国际市场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 14世纪前后的传统商路:①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②规模相对小,范围具有局部性;③中间转手贸易。 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的商路:①洲与洲之间的贸易扩大;②具有全球性,规模相对更大;③省去中间商,贸易更直接。 新航路开辟和西欧各国殖民扩张;海运能力得到了提高;地理环境的阻隔被打破;生产力水平提高;商人逐利的愿望……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走出十三行:商贸交往全球化 (二)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十三行约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起,成为官府特许经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