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23238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视频素材

日期:2024-11-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2次 大小:428742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8课,社会主义,发展,挫折,课件,视频
    (课件网)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 旷世奇功二战中,一朝解体两极终 1917年 苏俄诞生 1941—1945 苏德战场 1991.12.25 苏联解体 1922年 苏联成立 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改变了世界政治的版图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目的:应对“马歇尔计划” 实质: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 1949年10月3号,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苏合作 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玉米哥”———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改革背景 材料一:(苏联) 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苏联模式带来的弊端 材料二:在我们这里,也有人大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说”他把个人摆得高于一切,否认集团,否认群众,个人崇拜,更确切地说,是个人独裁”。 国内农业状况堪忧 工业发展不平衡 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 时间 措施 结果 1953年斯大林逝世(直接原因); 苏联模式阻碍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1953年 农业: (1)发动垦荒运动; (2)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3)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失败 失败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改革失败 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义务交售制 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这种收购实际上带有课税性质,斯大林曾公开称之为农业“贡税”,即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向农民征收的一种额外税。 苏联航天科技成就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就是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空 1954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1957年,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稳定哥”———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改革 为什么改革效果日渐停滞? 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苏联经济一度发展较快,综合国力达到顶峰 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停滞原因: (1)开展军备竞赛,将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社会矛盾尖锐 (2)未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景 时间 措施 结果 1964 赫鲁晓夫下台 (1)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2)军事:开展军备竞赛,将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1)苏联经济一度发展较快,综合国力达到顶峰。 (2)但是改革并未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了与美国开展军备竞赛,将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落日哥”———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时间 措施 结果 1985年 勃列日涅夫下台 (1)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2)政治: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3)思想: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实行“多元化” 思想混乱,民族分裂主义随之兴起,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东欧剧变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曲折 东欧各国政局激烈动荡 东欧剧变的表现 政治上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