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25666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4-11-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6802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19课
  • cover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第2课,1937年7月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也由此开始。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通过努力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后,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下,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努力下,日本最终投降,八年全民族抗战结束,十四年抗日战争结束。因此,本课在课本位置上不仅承接前面所学的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也为接下来学习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作铺垫,具有良好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先前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国共从合作到对立以及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历史,知道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爆发后我国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这为学生学习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奠定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基本具备材料分析、归纳概括、历史解释等能力,也有坚定热爱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烈情感,这些都为本节课顺利教学奠定能力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同时又能反过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 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事,了解中国全民族抗战初期的情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与重要意义,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等基本史事,感悟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精神;通过南京大屠杀等史事,树立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南京大屠杀及其启示。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表格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史料研读、材料分析。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1937年夏,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各派政治势力也立刻行动起来,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日本是如何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淞沪会战的经过如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的?在座各位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有多少?今天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跟随老师一同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认真听讲,聆听历史问题,步入本课学习。 在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重要部分设置历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 新课讲授 壹·永定河上的怒吼———七七事变 1.背景 【提问】(出示历史地图和时间点)同学们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在1931年、1932年、1935年日本都有哪些可恶的侵略行径? 【讲授】1936年,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的部署,形势十分危急,战争一触即发,从中我们能看到日本的侵略是怎样的? 【回答】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危机。 【回答】日本的侵略是蓄谋已久。 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理解日本的侵略是蓄谋已久。 概况 【引导】(出示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