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4.3 课间(1) 【教材分析】 《课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0以内数加与减” 中的重要一课,它衔接了前面学生对数字的基础认知、简单加减法概念启蒙,如在认识 1 - 10 各数以及初步理解加法是 “合起来”、减法是 “去掉” 含义之后,借助充满生活气息的跳绳场景,将加减法运算从抽象理论具象化,拓展运算数字范围至得数是8、9的加减法,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实际意义、运算过程的深度理解,为后续更复杂运算、应用题解决铺垫稳固路径。 【学情分析】 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0-10,并且掌握了7以内的加减反,已经具备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习过看图说算式。所以在此基础上,本课还应培养学生提出相关加减法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交流加减法,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初步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有关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链接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1= 3+4= 2+5= 7-7= 7-3= 5+1= 0+7= 6-3= 7-4= 7-6= 二、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了解主题图,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任务一:探究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学生交流。 预设1:6个小朋友在跳绳,2个小朋友在摇绳。 3.提问:摇绳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预设: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就是把跳绳的人数和摇绳的人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列式:6+2=8 4.提问:你是怎样算出结果是7个的? 方法一:点数法,把两伙人数一起数。 方法二:接数法,从6后面接着数出2个数。 方法三:推理法,6加上1等于7,再添上1个就是8。 5.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填一填。 预设:3个穿白色裤子,5个穿蓝色裤子,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预设:8个小朋友,3个穿白色裤子,有几个穿蓝色裤子? 7.解决问题,并探索计算方法,与同伴说一说。 任务二:探索8的合成。 1.想一想,填一填。 2.学生动手分一分,师巡视指导困难学生。 3.根据学生的分法有序记录分的结果: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教材P54“练一练”第1题。 2.教材P54“练一练”第3题。 3. (1)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跳绳的有几个小朋友?(答案不唯一) 四、总结评价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学习评价 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课件(1)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6=8或6+2=8 3+5=8或5+3=8 1+7=8或7+1=8 8-4=4 8-2=6……。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用合作的方法进行新知的学习。 不足之处:探索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学生经历思考、讨论的过程。 教学建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学习,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很有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