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看完两组图片,思考:为什么两国人民的命运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因为巴勒斯坦国家的利益被侵犯,没有得到维护。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非常注重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国家利益。我国的国家利益得到了维护。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8.1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 教学重点:学会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政治认同:认识国家主权的内涵,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 道德修养: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知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 健全人格: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责任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感;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国家利益的含义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1.国家利益的含义?P87-88 2.国家的核心利益?P89-90 3.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重点)P85-87 认真阅读课本P86-90内容,思考上述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时间:3分钟) 自 主 学 习 延迟符可删除 第一目 认识国家利益 在新中国航天科技的星空上,钱学森无疑是一颗最闪亮的“星”。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34年,钱学森成功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赴美留学生;1936年,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斩获硕士学位;再后来,钱学森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1939年获得航空和数学双博士学位。钱学森35岁时,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在美国工作的后期,钱学森的研究重心从航空转向火箭,从此走上了火箭专家之路。 二战结束后,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盛行。在随之而来的“大清查”中,身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终身教授的钱学森受到牵连,于是他提出辞呈,决定返回中国。 钱学森要回国的事很快也被美国军方知道了。当时,美国国防部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说:“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红色中国。”1950年9月,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将钱学森拘留在特米诺岛上的拘留所里。 5年后,1955年10月,钱学森经过多重艰难险阻终于回到祖国。回国后不久,陈赓大将问他:“中国能不能发展导弹?”钱学森回答:“为什么不能搞?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1956年,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北京成立,钱学森担任院长。在钱学森等人的努力下,1960年11月,我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试验成功;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1.对祖国,我们应怀有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结合篆书“国”字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说文解字———国 说文解字———国 “戈” 军队组织,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持治安。 小“囗” 为地域范围内的人口。 “一” 表示土地,表明国家与土地、农业之间的密切关联。 守卫 大“囗” 表示疆土与地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