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30733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

日期:2024-11-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209953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九年级,统编,精品,同步,下册
  • cover
(课件网) By Yushen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冷战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课程标准:1. 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 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 形成和苏联的改革;3. 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斯大林 列宁 回顾苏联(俄)的发展历程 苏联模 式形成 新经济 政策 苏联的经济改革之路 1917 1928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苏俄建立 苏联模式 ? ? 苏联的经济建设之路 1936 1953 ? 1917 1918 1921 1928 1936 1953 苏 联 蒙古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①结合地图和课本,说说二战后出现了哪些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8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罗马尼亚、南斯拉夫、 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亚洲4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蒙古、朝鲜、越南 ①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成为世界重要政治力量 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VS 冷 战 冷 战 政治: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 军事:成立“北约” 军事:成立“华约” 政治:成立“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成立“经互会”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除了在军事上成立华约外,政治上和经济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美.措施 苏.措施 表现②:苏联模式的推广 ③中苏关系的发展: 1949.10.1 1950 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10.3 1949.12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 中苏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高潮。 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 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斯大林 (1878-1953年)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4岁。 1961年其水晶棺被移出列宁墓 斯大林模式 单一公有制 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 指令性计划 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 (1894-1971年) 1956年赫鲁晓夫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对过去某些案 件的复查和平反工作。 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1953 1964“被退休” 赫鲁晓夫执政 斯大林模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背景: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 措施 重心 结果 评价/影响 ①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②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经济改革,尤其是农业 1953年-1964年 2.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执政(1953———1964) 赫鲁晓夫1953年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访华。在位期间他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1964年下台。 赫鲁晓夫(1894-1971年) 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着手经济改革 时间 内容 政治 经济 结果 1956年-1964年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取得一定成效,但依旧以失败告终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很多赫鲁晓夫的照片里都有玉米 玉米哥 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如何理解材料中的“掘墓人”和“守墓人”?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俄国史》 改革并未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1)掘墓人: 改革在一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