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先秦老庄之木,悟道家文化之本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联读 设计构思 本设计以课标要求,教材单元提示,课后任务群要求以及本课的教学提示为依据确定议题,议题为“循先秦老庄之木,悟道家文化之本”,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旨在通过探讨老庄的“有”“无”思想并理解其思想的辩证性,将《<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瓠》这两篇经典文本融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悟并内化古代先贤的智慧与哲思。通过群文阅读,不仅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激发其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在具体设计上,以大单元教学为理念,做到单篇教学与群文教学相结合,突出任务驱动学习的特点。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在理解单篇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完成结构化的群文阅读任务,以期真正做到有“单”有“群”,“单”“群”结合,“群”而更“深”,“同”且存“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胡适先生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尼采说:“老子的《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英国著名哲学家李约瑟曾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其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著名哲学家李泽厚也曾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有道家。”当代学者鲍鹏山说:“古代那些温习功课准备科考的士子们,他们桌子上摆着四书五经之类的高头讲章,但若我们去翻翻他们枕头底下,一定是放着一本《庄子》。有庄子垫底,他们的心里踏实多了。”道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著名的追随者;道家思想和文化引导他们的思想,润色他们的文字,增色他们的人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去“循先秦老庄之木,悟道家文化之本”。 【一读:初识文会意】 请归纳出本课两篇课文你认为最难理解或者最应该注意的文言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倒装句等) 预设: 1.通假字:①其脆易泮(同“判”,分离) ②起于累土(同“蔂”,土筐)③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 ④以洴澼絖为业(同“纩”,丝绵絮) 2.古今异义:①跨者不行(古义:走不远;今义:不可以) ②民之从事[古义:做事;今义:投身到(某种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③强行者有志(古义:勤勉而行;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④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古义:江河湖海;今义:四方各地) 3.词类活用:①其未兆易谋(显露迹象)②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种植)③慎终如始(慎重对待)④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失败)⑤不贵难得之货(以……为贵)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非不呺然大也(“非”表示否定判断)②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①自胜者强(宾语前置句,“自”作“胜”的宾语)(3)状语后置句:①为之于未有(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于未有为之”)②治之于未乱(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于未乱治之”)③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合抱之木,于毫末生”)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九层之台,于累土起”)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介词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千里之行,于足下始”)请买其方百金[状语后置句、省略句,正常语序为“请(以)百金买其方”(4)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宋人”)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为了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翻译的掌握程度,提示学生注意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二读:解辩证思想】 《<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瓠》中都提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