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34490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共29张PPT含内嵌视频)

日期:2024-11-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863552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交流,内嵌,PPT,29张,课件,食物
  • cover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二》 【课程标准】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重点】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和影响;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新航路开辟后的 食 物 物 种 交 流 【难点】 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目 录 1.美洲物种的外传 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3.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导入新课 宽面———小麦———西亚 土豆———南美 辣椒———中美洲 八角———广西 花椒———四川 花生———美洲、油菜———欧洲、大豆———中国 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怎么都好吃,除了发芽会躺板板~ 视 频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一、旧时代的物种交流 课本导读(P8)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和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探究一: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 特点: ①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之间;存在少量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 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是在邻近地区和大洲内部进行交流; ③物种较少; ④以陆路为主; ⑤受战争和政治环境影响大; 原因: 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 ②交通运输业的落后; ③食物保鲜技术的落后;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原因 材料一:还有一种果实为辛辣品食物的作物,比我们西班牙的胡椒好,产量很大,在伊斯帕尼奥拉(今海地)岛每年所产可装满50大船。他们每顿饭都必须有它,否则便吃不下去。据说它还有益于健康。 ———哥伦布《哥伦布航海日记》1493年1月15日 材料二:可以推测辣椒传入中国应该是明末清初,大量传入则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大开海禁之后———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和四川数省民众都以嗜辣著称。人们常说江西人是“辣不怕”,湖南人是“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 ———戴雄泽《漫话辣椒的起源和传播》,载《辣椒杂志》2008年第3期 1.新航路开辟,发现美洲新大陆 2.欧洲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作用 3.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 4.美洲作物(玉米等)自身的优势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表现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在他1972年的著作《哥伦布大交换》中,首先提出了“哥伦布大交换”概念。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是一场东、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典型案例:玉米【主食类】 玉米在欧洲 1.庭院观赏 2.16世纪中叶,南欧广泛种植,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3.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1.种植地域:丘陵———平原 2.乾隆嘉庆年间,大规模推广 3.鸦片战争前,遍及全国 玉米在亚洲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类型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粮食作物 马铃薯 甘薯 蔬菜作物 番茄 辣椒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 在欧洲推广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①最初只是观赏,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食用栽培; ②18世纪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①明万历年间引入,长期被当作观赏和 药用植物; ②清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狼桃”典故 早期番茄被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