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35186

西安事变纪念日主题教育班会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04-21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257368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西安事变,纪念日,主题,教育,班会,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西安事变·纪念日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目录 一 西安事变背景 二 西安事变经过 三 西安事变的影响 四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五 西安事变的纪念与传承 01 西 安 事 变 背 景 国内政治局势 国共两党对立形势 1 国共两党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对立日益尖锐,国民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而共产党则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双方矛盾激化,导致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地方势力的纷争 2 在国共两党对立的同时,地方势力也展开了激烈的纷争。各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利益,相互攻伐,加剧了国内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民众的抗日呼声 3 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民众的抗日呼声日益高涨。他们要求政府停止内战,集中力量抗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经济困境与社会矛盾 4 国内经济的困境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也是西安事变背景之一。经济衰退、民生困苦,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加速侵华步伐,相继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造成了严重破坏。 01 日本侵华的加剧 欧美国家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复杂多变,有的国家采取中立立场,有的则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调解中日矛盾,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02 欧美国家的态度 国际联盟在国际形势中扮演了一定角色,但并未能有效制止日本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的软弱无力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 03 国际联盟的作用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采取了一定的对华援助政策,但并未直接介入中日矛盾。苏联的对外政策对西安事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04 苏联的对外政策 国内政治局势 02 西 安 事 变 经 过 张杨的抗日主张 张学良与杨虎城均为坚定的抗日将领,面对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他们深感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已无法再延续。在多次建议未被采纳后,两人开始私下商议采取极端手段,迫使蒋介石改变对日政策,全力抗日。 01 02 03 04 张杨的抗日主张 为确保事变的成功,张学良与杨虎城进行了周密的军事准备,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他们秘密调动部队,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控制西安城及蒋介石所在的华清池。 对蒋介石的劝说 在决定发动事变前,张学良曾多次尝试劝说蒋介石改变政策,但均未果。蒋介石对日本的妥协态度让张学良深感失望,最终促使他决定采取极端手段。 最终决定发动事变 在多次劝说无果后,张学良与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凌晨正式决定发动事变,旨在通过扣押蒋介石来迫使国民政府抗日。 西安事变经过 华清池的行动 事变当天,张学良的部队迅速包围了华清池,并成功扣押了正在此休息的蒋介石。整个行动迅速而有序,未造成重大伤亡。 华清池的行动 事变当天,张学良的部队迅速包围了华清池,并成功扣押了正在此休息的蒋介石。整个行动迅速而有序,未造成重大伤亡。 西安城的控制 在扣押蒋介石的同时,张学良与杨虎城还迅速控制了西安城的主要军事和行政机构,确保事变后的局势稳定。 向全国的通电 事变发生后,张学良与杨虎城立即向全国发表通电,表明他们的抗日立场和决心,并呼吁各界人士支持他们的行动。 西安事变经过 国民党内部的震动 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一片震动。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迅速传开,国民党高层纷纷表示震惊和不满,并开始商讨应对措施。 共产党的态度与策略 共产党对事变表示了支持和肯定,认为这是一次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契机。同时,共产党也积极与张学良、杨虎城进行沟通,协助他们处理事变后的各种复杂问题。 地方势力的观望 地方势力在事变发生后普遍持观望态度。他们既担心事变引发更大的政治动荡,又希望借此机会推动国民政府改变对日政策。因此,他们在事变初期并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