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人与环境综合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说明了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2.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森林茂密,后来却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频繁 B.长年旱灾,赤地千里 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D.北方寒流长期侵袭,植被无法抵御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麋鹿 B.池塘里的鱼 C.一群青蛙 D.一片沙漠 4.我国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处理 B.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C.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 D.全民践行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5.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是(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 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6.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间的合作关系的是( )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C.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 D.羊吃草 7.北方农谚中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前后适合播种,此时影响播种的非生 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 D.阳光 8.如图,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它们的相对数量如下图所示.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丙→丁→甲→乙 B.甲→乙→丁→丙 C.甲→丙→丁→乙 D.丙→甲→乙→丁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10.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1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B.“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C.“草盛豆苗稀”是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谚语中,螳螂和黄雀属于捕食关系 12.你一定和同学们一起寻找过鼠妇,一般在哪种环境里最容易找到?( ) A.黑暗干燥的沙土环境 B.黑暗潮湿的土壤环境 C.海边礁石环境 D.太阳底下土壤表面环境 13.2024年6月5日是“中国第10个环境日”,其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可降解的废塑料属于“白色污染”,应减少使用塑料包装袋 B.减少石油、煤炭的燃烧,可以有效减轻雾霾程度 C.骑自行车出行既可锻炼身体又可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D.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无需处理即可排入水体 14.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比裸地高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北极熊毛色与冰雪颜色相似 D.枯叶蝶双翅合拢时像枯叶 15.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草原生态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在较长时间内与鹿群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 ) A. B. C. D. 16.形成酸雨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的过度增长 B.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C.农田大量烧秸杆 D.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17.生态农业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达到物质的循环利用,种植﹣养殖﹣废物利用.其中动物粪便、植物秸杆的无害化处理有( ) A.排入下水道 B.作垃圾填埋 C.用作沼气原料或高温堆肥 D.随便排放 18.2017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导大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色生活的是( ) A. 外出野餐时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B.炎热的夏季将空调设置的温度尽可能调成低温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