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36168

【大单元】统编版四上第七单元 第7课时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课件

日期:2025-01-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138451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案,追寻,把你,延安,7课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单元 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 内容分析: 分析课文,体会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弄清“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象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会认“延、昔、茅、炕、旦、媚”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作者是在追寻什么。 思维能力: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审美创造: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活动流程:任务一 :触摸诗人笔下的爱国情怀 环节一:了解作者和背景。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环节五:拓展阅读,延续延安精神。 情境导入:播放歌曲《延安颂》。 人们都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作者为什么要追寻这样一个地方呢?在革命胜利这么多年以后,追寻延安又有什么意义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了解作者和背景。 链接“资料袋”,读一读,介绍作者。 祁念曾:笔名祁星。河南洛阳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成就:作品获中国写作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当代文学研究一等奖、全国报告文学一等奖等。 主要作品:诗集《人生之恋》,散文集《红烛之歌》《宝鸡漫游》,报告文学集《千秋业》,评论集《新时期文学》等。 简介背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那里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煤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间,日军大举“扫荡”,加上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都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却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 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阅读“资料袋”。 学生回答收获的信息。 活动意图:通过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背景。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一、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初读要求: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注意停顿。 2.指名读课文,关注以下生字的读音。(出示课件) yán xī máo kàng dàn mèi 延 昔 茅 炕 旦 媚 重点:“延”读二声yán,不读yàn;“炕”读kàng,不读kēng。 3.巧妙识字,交流方法 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课本中其他要求认识的字,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指导: 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火+亢=炕 女+眉=媚 一+日=旦 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茅-矛+早=草 4.指导多音字“露”的读音。(出示课件) 点拨:请大家查阅字典,看看“露”有几个读音;再出示词语“露水、露面”,请学生辨析;最后归纳总结———小杨刚一露(lòu)头,就暴露(lù)了目标。 理解词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追寻:是跟踪寻找的意思。 满目琳琅: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琳琅,精美的玉石。 毫不犹豫: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一点不迟疑。 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脊梁:①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文中指宝塔山所代表的延安精神。②指脊背。 辉煌:(形)光辉灿烂。 明媚:明丽妩媚,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二、指导朗读 注意划分节奏,找出诗歌的韵脚。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