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单元 课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内容分析: 通过阅读链接与本单元回顾、爱国主题班会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回顾本单元中的爱国事迹与精神,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周恩来的远大志向,《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的民族气节,以及《延安,我把你追寻》中对革命圣地的深情追寻,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爱国传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语言运用:通过朗诵爱国诗歌、讲述爱国故事、讨论现代爱国行为等语言表达活动,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传达爱国情感。 思维能力: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爱国行为的异同、探讨现代社会中爱国行为的新表现形式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通过欣赏爱国主题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以艺术形式表达爱国情感,提升审美鉴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活动流程:子 情境导入:视频:建国79周年大阅兵 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与威严。在我们的语文课本第七单元中,也学习了许多关于爱国的故事和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题班会,深入探讨爱国的意义。 出示课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阅读链接,回顾课文,感受爱国情怀。 1. (1)引导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内容 。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分享、总结。 预设:本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 2.简要回顾本单元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从中体会到的爱国情感。 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 预设:学生1:回顾《夏日绝句》,诗中李清照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赞颂了项羽宁死不屈、英勇抗争的精神,间接表达了自己对南宋朝廷软弱无能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强盛的渴望,体会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主义的崇尚。 学生2:回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章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在外国租界目睹中国百姓受欺凌的惨状,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激励我们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3:回顾《梅兰芳蓄须》,讲述梅兰芳先生在日本侵略时期,通过拒绝演出、蓄须明志等方式,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抗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家在特殊时期的爱国担当。 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探究、交流。 回顾课文内容。 活动意图: 通过课文阅读与回顾,让学生深刻爱国情怀。 环节二:爱国故事分享。 邀请几位学生提前准备爱国故事,在班会上进行分享。 预设:学生1: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 学生2: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国,为我国航天事业奠定基础。 学生3: “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下,隐姓埋名多年,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做出巨大贡献,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身体受到严重损害却依然坚守岗位。 分组讨论,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感受。 交流、分享,爱国故事 。 活动意图:通过这些故事,进一步丰富学生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