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39497

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

日期:2024-12-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52532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见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首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课堂导入 教学目标 读 品 悟 1 2 3 活动四:资料补充,解读壮志 悟读壮志美 活动一: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活动二: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初读诗意美 活动三:品读诗歌,赏析画面 品读图画美 课堂设计 课堂导入 课后检测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诗歌解题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 “歌”“行”“吟”“引” 即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27岁病卒,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 “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jué) ,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有《李长吉歌诗》《昌谷集》传世。 作者简介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活动一: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墙也要被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活动二: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军中所吹的号角 及胭脂,这里指战场上的血迹 在深秋的季节中,遍地响起了军号声;夜色中,胭脂般鲜红的凝结在塞上的大地,呈现出一片紫色。 凝聚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岸边,寒风卷动着红旗,浓霜冻凝战鼓,鼓声越发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指宝剑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曾置千金以招揽人才。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我甘愿高举宝剑战死在疆场。 提起 1、全诗作者构思唐军的活动哪三幅画面? 白天,严阵以待; 黄昏,刻苦练兵; 中夜,奇袭敌营。 首联:对峙 颔联:交战 颈联:偷袭 活动三:品读诗歌,赏析画面 2、回顾写景手法 1.景物描写手法 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等观察角度 时间角度:晨昏变化、四季更替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视听结合等 色彩角度:色彩鲜明、色彩暗淡、明暗对比 动静角度: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 其他:白描、工笔、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衬托、渲染等 3、品读句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