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41240

第3课 赏服饰知礼仪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岭南美版 (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363443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七年级,美术,初中,南美,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赏 服 饰 知 礼 仪 第一单元———礼”行天下 第3课 岭南美术-出卷网-七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最早的衣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人靠衣装马靠鞍,服饰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和动物的显著区别,它们没有穿衣服的意识,只会用树叶、皮毛来取暖。 新知导入 原始服饰发展: 原始服饰指出现在茹毛饮血的猿人时期,人们用兽皮和树叶保护身体,遮蔽烈日或御寒的服装,这是最原始服装的雏形。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新知导入 华夏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礼仪为服饰之魂,服饰为礼仪之体,中国传统服饰经过历代不断演变,发展出中国独特的衣冠礼仪文化。 活动一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和特点,就中国传统服饰所蕴含的观念,谈谈看法。 知识卡 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大体分为衣裳制,深衣制和袍服制。 衣裳制: 即把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上身着衣,下身穿裳,便于生活劳作,适用性很强,是中国传统服饰体系中最古老的形制。颜色上要求“衣正色,裳间色”,对应“天玄地黄”的自然观,人文观。 玄端:先秦时通用的朝服及士礼服,古代祭祀时,天子﹑诸侯﹑士大夫皆服之。天子燕居时亦服之。 忠静服:忠静服是明代品官的常服, 在明代宫廷的庄严仪式上,百官身着统一的忠静服,衣袂飘飘间尽显其身份尊贵与朝廷威仪,场面蔚为壮观。 襦裙:襦裙以裙腰之高低,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以领子的样式之分将襦裙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等。 袄裙:上衣为有内衬的双层短袄,下身为单层裙子(通常是马面裙或百褶裙)。 襦裙 妖裙 深衣制: 将衣裳分开裁剪再缝合,即上下连属形成一个整体,包括直裾,曲裾,长衫等。大气儒雅,中正肃穆,体现出“天地人合一”的观念。 朱子深衣:汉服中深衣的一种,为礼服,多用于祭祀等场合。 直裾深衣:即襜褕,汉服的一种款式。是华夏衣冠体系中的一种,其短者谓之裋褕,衣襟裾为方直,区别于曲裾。 曲裾深衣:深衣一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 袍服制: 其裁剪方法明显区别于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不再分上衣和下衣分别裁剪,而是通身直裁,上下并无接缝,自然一体。 圆领袍,襕衫,直裰,道袍,褙子,比甲,鹤敝,飞鱼服等都属于这类形制。 区别 活动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着装,合理要求让我们一起画一画,演一演。 揖礼 揖礼是古代汉族民间传统的相见礼,起源于 周代以前,约有3000年以上历史。揖礼不仅是一种礼仪形式,更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尊卑有序、礼仪之邦的重视。 有天揖、时揖、土揖三种类型。 不同的揖礼适合场合不同。 作揖,是汉民族见面礼的一种,行礼时,双手合于胸前,左手在外,右手在内。 拱手礼 拱手礼,又称作揖,是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叉手礼 在唐朝,见面行礼的方式是两手交叉,称为“叉手礼”。 行礼者需要两手交叉,左手包着右手,表示尊重和谦虚。此外,行礼者还需要屈膝、低头,直到额头接触到地面,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 万福礼,是古代汉族女子常见礼仪之一,唐代武则天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周,制定礼仪,将女子的拜姿改为正身直立,两手当胸前,微俯首,微动手,微曲膝。时称“女人拜”。唐宋之时,女子在行这种拜礼之时,常口称“万福”、所以后来又称“万福礼”。 万福礼 活动三 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绘制中国传统服饰,并交流展示在什么场合穿,以及礼仪要求。 创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