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44096

【大单元整体教学】5.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4次 大小:1763310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整体,教案,课件,设计,生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奇妙的声音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二、学习内容 3.3声音与光的传播 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学会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三、学业要求 能解释声音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以及声音高低、强弱的改变与振动变化的关系, 能说明声音可以在不同物质中传播,了解生产生活中的噪声现象和防噪办法; 能解释物体振动与声音产生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 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奇妙的声音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选择学生已有一定经验基础的声音为载体,落实作出假设这一科学探究要素。作出假设是学生在探究之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科学预见性活动,是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择实验方法、实验器材的基础。 结合《课程标准》,本单元的科学知识目标有三个: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学生通过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演出活动的乐器声等体验活动,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缺乏比较系统的思考。本单元将引领学生探索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并通过游戏活动去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与振动的关系。 围绕知识目标本单元教材设计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高低变化》《声音的强弱变化》《自制乐器》五课内容。 主题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学生不仅能揭开声音的神秘面纱,而且会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从中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联系,对声音的理解逐渐加深但部分学生在实验中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有些学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以按学习计划完成,要求老师调整课时进行帮助。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影响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的因素;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 护听力的方法。 科学思维: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能借助恰当的工具来观察一些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并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能制作简单乐器,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态度责任:在探究活动中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的乐趣。学会在科学探究中以事实为依据,乐于完成探究活动。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猜想假设 猜想: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的假设可能会是“声音是物体碰撞产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