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 思考 视频呈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3课时 力挽狂澜 浴火重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 一、迎“难”而上———为何要长征 二、排忧解“难”———征途怎么走 三、“难”能可贵———长征意味着什么 一、迎“难”而上———为何要长征 思考 红军为何要长征?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国民党围剿 国民党的“围剿” 时间 国民党人数 中央红军人数 结果 第一次 1930年12月 10万 4万 红军 胜利 第二次 1931年2月 20万 3万 第三次 1931年7月 30万 3万 第四次 1932年12月 50万 7万 第五次 1933年9月 50万 8万 失败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一、迎“难”而上———为何要长征 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自9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中旬,临时中央和中革军委顽固地放弃积极防御和诱敌深人的战略方针,坚持军事冒险主义,采用阵地战、正规战来迎战强大的国民党军,命令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分别御敌于苏区之外,……“辗转寻找于敌之主力和堡垒之间,完全陷入被动地位”。近两个月的战斗,以惨重的代价证明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完全错误的。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第08卷》 根本原因: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军事上冒险,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陷入空想、盲动、冒险的倾向 二、排忧解“难”———征途怎么走 思考 阅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阅读课文P83-85,识记长征路线,画出长征路线简图。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突破天险腊子口 渡湘江 强渡乌江 二、排忧解“难”———征途怎么走 思考 长征初期怎样的状况?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8万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局部) 冲破四道封锁 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 1934.11-12湘江之战 挫败蒋介石企图歼灭 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 博古、李德: 按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 六军团会合。 毛泽东: 北上是自投罗网,应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强渡乌江 得到支持 二、排忧解“难”———征途怎么走 思考 结合课本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说说遵义会议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遵义会议会址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①纠正博古等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②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二、排忧解“难”———征途怎么走 思考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分析,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伟大转折”? 材料一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回顾长征》 材料二 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 ———邓小平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二、排忧解“难”———征途怎么走 思考 遵义会议之后有哪些典型的军事行动?有何战略意义?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透迤腾细浪, 乌蒙磅磷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氓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四渡赤水河 ②巧渡金沙江 ③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④ ⑤翻雪山 ⑥过草地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跳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