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秋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4.1 10的再认识 【教材分析】 “10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基础上,对数字10进行更深入探究的关键内容。它不仅强化了学生对10这个数本身含义的精准把握,更是系统梳理数序、数的组成的重要契机,在数概念构建进程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为后续20以内数乃至更大数的学习打基础。教材借助充满生活味、童趣感的场景,小朋友们围在一起唱歌跳舞,以此自然牵出数字10,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已有认知,借直观画面,凸显10的基数意义(表示事物数量多少),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体会“一”和“十”之间的十进关系,发展数感,渗透数学文化。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前期积累,对单个数字识别比较熟练,在生活中也有零散“十个东西放一起”的经验,可是大多停于直觉、未能升华为数学理性认知,另外,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能力微弱,课堂学习高度依赖教师组织引导。面对新知识点,缺乏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路径与方法,常常坐等教师讲解,难以自主发现“10个一是1个十”的规律及内涵,需教师耐心启发、循序渐进设问,牵领他们思维前行。 【教学目标】 1.结合数一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初步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 2.初步体会“一”和“十”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十位和各位的意义,初步了解十进制。 3.经历将实物抽象为模型,再由模型抽象为符号的过程,发展数感,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结合数一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初步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一”和“十”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十位和各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 1.按顺序,在田字格里写出诗中的数。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一首古诗:《山村》。你能把诗中的数工工整整写到田字格中吗? 出示课件 2.在 ○ 里填上“>”“<”或“=”。 让我们来做一组比较大小的小测试,出示课件。 今天我们以前来学习新的知识, 板书课题:10的再认识 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提问:观察图片,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同学们在干什么呢?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全班交流: 生1:我看见许多小朋友在唱歌跳舞。 生2:我看见许多小彩旗在飘扬。 生3:...... 师:我们选择一种事物数一数。 生:10、11,一共11人。我发现:10个一组,数起来既方便又清楚。 是的同学们,让我们拿出小棒,先数出十根,捆成一捆。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十”。“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10个“一”就是1个“十”。 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一起来拨一拨。 师提问:10中的“1”和“0”分别表示什么? 生1:10中的1表示1个十,0表示个位上一个也没有。 生2:0可以不写吗? 师提问:10和0~9这些数有什么不同? 生3:0~9 是用一个数字表示的。 生4:10没有用新的数字,而是用1和0来表示的。 小结归纳: 10个一是1个十。10中的1表示1个十,0表示个位上一个也没有。 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 1.教材P75“做一做”第1题 2.教材P75“做一做”第2题 3.教材P75“做一做”第3题 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2.素养评价 (1)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 3.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以生活场景作为课堂导入,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课堂上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小棒和计数器等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的亲身体验活动来探究“10个1是一个十”的含义。在摆小棒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