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第3节 欧姆定律的应用 1.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根据欧姆定律设计实验,测算小灯泡的电阻,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点。 3.应用欧姆定律分析“短路的危害”等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灯泡的电阻是多大呢? 新知导入 知识回顾 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I=U/R U=IR R=U/I 知识要点 应用 解题规律 欧姆定律 I=U/R 已知U、R求I 直接用公式I=U/R求解 已知U、I求R 用变形公式R=U/I求解 已知I、R求U 用变形公式U=IR求解 用电压表、电流表间接测电阻 R = U I 1.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 2.电路中的电流 I 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小灯泡。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测量的量: 实验器材: 伏安法 01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实物图 电路图 设计电路 1.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记下三组或三组以上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分别填入表格中。 3.根据记录的数据应用公式 分别求出对应的电阻值,填入表格中。 实验步骤: R = U I 实验次序 U/V I/A R/Ω 灯泡亮度 1 0 0 / 不亮 2 0.5 0.1 5 灯丝暗红 3 1.3 0.2 6.5 微弱发光 4 2.5 0.3 8.3 正常发光 实验数据和现象: (1)灯泡由不亮逐渐变为正常发光,灯泡灯丝的温度是否在变化 请用手摸一摸,感受灯泡的温度变化。 (2)小灯泡灯丝的电阻跟灯丝的温度高低有什么关系? 温度会升高! 灯泡越亮,温度越高,灯丝的电阻越大! (3)有同学将记录表中测量的电阻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你认为这样做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分析论证 (3)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分别求出三组对应的电阻值, 根据 ,得出待测电阻值。 4、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使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三次,记下电压值并同时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分别填入表格中。 1、实验原理: . 3、实验电路图: 2、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和导线若干等。 A V Rx P S R = U I 伏安法 02 伏安法测量值电阻阻值 实验次序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0 0.20 2 2.5 0.25 3 3.0 0.30 上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则被测电阻的阻值应为_____ 10 10 10 10Ω 分析比较上面的实验数据,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5、实验数据记录: 1、这个实验做三次的目的是什么?这与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便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保护电路; 交流与合作: 测量三次定值电阻的阻值,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少误差,测量小灯泡电阻多次不是为了求平均值,而是为了反映灯泡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1)用一根长1m、横截面积为1mm2的铜质导线(电阻为0.017Ω)跟220V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那么通过导线的电流有多大?如果一盏台灯的工作电流为0.2A,那么通过上述导线的电流相当于多少盏台灯在同时工作? 盏 短路电流远超常用输电导线允许通过的电流,容易引起火灾!!! 03 短路的危害 (2)某同学误将电流表(其电阻为0.1Ω,量程为0-3A)与一用电器并联,此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3V,那么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有多大?这样连接会造成什么危害? 会把电流表烧坏! 原理: 欧姆定律的应用 伏安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