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59427

第12课 词四首 第1课时课件(共51张PPT)-【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41677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PPT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下 第十二课 词四首(第一课时) 目录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诗歌朗读 内容解读 内容精讲 结构梳理 主题归纳 《渔家傲·秋思》 课文导入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诗歌朗读 内容解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 内容精讲 艺术特色 结构梳理 主题归纳 课后练习 课文导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出塞》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继续领略一下边塞风光和仁人志士的志向。 重点: 1.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的读音、书写,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2.诵读四首不同词牌名的词,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理解四首词的内容。 难点: 结合词人的生平和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四首词中寄寓的情感。 学习目标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写作背景 《渔家傲·秋思》写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诗歌朗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zhàng qiāng mèi lè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内容解读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征夫:出征的士兵。 内容解读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一样。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题目,点明季节。“思”,忧思之情。 词牌名 点明了地点。 点明了时间。 内容解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异”字突出了边塞秋景与中原风光的不同,实际上是写边塞天气寒冷,与词人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塞的荒凉和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内容解读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译文: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塞下特异的声音,营造一种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一个“孤”字表现出守边将士孤独难耐的悲凉之感。 内容解读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这句话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表现了征人思归而不得的矛盾心理。 混浊的酒,质量不好的酒。 名词用作动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