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59762

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学案(共5份,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9次 大小:65440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城镇,5份,学案,乡村,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 课时1 城镇化的意义 世界城镇化进程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城镇化的主要标志及意义。(综合思维)2.运用资料,说明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差异。(区域认知) 知识点一 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城镇化一般是指_____向城镇地区集聚和_____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主要标志 3.与工业化的关系 (1)体现区域_____程度。 (2)体现区域_____发展水平。 4.意义 意义 表现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推动区域工业和_____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_____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提高_____、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_____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_____、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增强区域_____ 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_____,人们的_____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思考 城镇人口比重大是不是代表城镇人口数量多呢? _____ 下图为“某城市25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可直接观察到的城市发展变化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该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D.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变缓 (2024·山西太原期中)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超过乡村人口数量始于(  ) A.1982~1990年间 B.1990~2000年间 C.2000~2010年间 D.2010~2020年间 4.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  ) A.减少建设用地 B.促进经济发展 C.减少流动人口 D.阻碍经济发展 知识点二 世界城镇化进程 1.时间差异 (1)历史进程 时间 城镇化状况 18世纪中叶之前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_____(起步) 18世纪中叶开始 城镇化_____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城镇化的速度、_____、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2021年 世界城镇人口比例达到_____ (2)演变规律: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_____”形曲线。 发展阶段 城镇化水平 主要特点 问题 发展新趋势 A:____阶段 低于30% 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大。城镇化水平较___,发展较___ 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水平缓慢提高 B:____阶段 30%~70% 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快速发展 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_____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加速发展,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____阶段 超过70% 城镇化水平比较____,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____甚至停滞 中心城区再现衰落迹象 增速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水平 速度 慢,出现人口回流现象 快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_____的完善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_____迅速发展 拓展延伸 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转向城镇,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 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 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