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60335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1-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323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三国鼎立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同时本课内容明确,脉络清晰,主要分为三部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其中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条理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所以本节课学生思维肯定很活跃,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对历史事件间因果联系的分析能力也较弱,同时由于思维的散乱,往往不注重阅读书本知识,不肯从教材中提取与归纳信息,凭主观意识学习,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认识容易现出单一和绝对的偏向。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 2、通过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结果的分析,理解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3、通过对三国鼎立时期政治经济的分析,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难点 1、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 2、通过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结果的分析,理解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评价任务 1、是否能准确说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概况 2、是否能分析出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3、是否能判断出从东汉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延续历史】 师:顺着历史的足迹,我们在第三单元将历史进入到公元184年东汉末年,这一年中华大地上发生一场农民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走向灭亡。 黄巾起义给大一统的东汉王朝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师: 1.多媒体演示《三国演义》主题曲。 主题曲(视频):配歌词版,播放部分曲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设疑: (1). 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2). 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 2.引入:简介曹操。 引入时代背景:汉末时期,社会景象。 生: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聆听歌曲 生:《三国演义》 并说出熟知的三国著名人物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官渡之战1. 材料解读,引导学生描述东汉末年的社会环境。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 两则材料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景象? 2. 官渡之战: 学生阅读有关课文,了解官渡战役交战时间、交战双方、双方力量对比、特点、结果、作用 3.问题讨论: 曹操为什么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最终统一北方? 教师归纳: 曹操袁绍军士策略机动灵活,出奇制胜患得患失,指挥不当用人策略求贤若渴,广纳贤才猜忌怠慢,不得人心个人能力胸襟博大,智谋过人志大才疏,色厉胆薄 生: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原因:外戚宦官干政 东汉末年州牧(军阀)割据、战乱不断 时间: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双方兵力:三四万对十万 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操胜利 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生: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唯才是举”招贤纳士,得到更多人才。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奖励农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