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 7 课 虚词,意为数量多,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主要思想流派。 各学派为了思考社会发展的方向,展开争论,相互抨击而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教育成就 知道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培养社会责任感。 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历史影响,认识社会变革与思想发展的关系。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学习目标 及重难点 一、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二、难点:①诸子百家的思想; ②“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老子和 《道德经》 孔子和 儒家学说 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新课讲授 老子和 《道德经》 春秋后期楚国人 【所属年代】 道家学派创始人 【历史地位】 ①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②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思想主张】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政治主张】 《老子》(又名《道德经》) 【代表著作】 姓李,名耳,字聃(dān) 【姓名】 研读《道德经》中老子的言论,说说具体蕴含了哪些主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哲学思想:道为核心,顺应自然。 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孔子和 儒家学说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活时期】 春秋后期 【阶级代表】 下层没落贵族 【地位】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经典著作】 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整编《春秋》《诗经》等古代文献资料。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开创私学。 失意的政治家。 潜心教育,“至圣先师”。 少年阶段 青年阶段 中年阶段 晚年阶段 任务:研读《论语》中孔子的言论,说说具体蕴含了哪些主张?有何积极意义?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思想核心上“仁”。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其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面对当时动荡的社会,孔子在政治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照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社会政治秩序。他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认为只有实行德政,使民众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从以上材料,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什么积极意义? 积极意义 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 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 孔子学生 出身 子贡、冉有 商人 孟懿子、司马耕、 南宫敬叔 贵族 子路、伯牛、颜回 平民 颜涿聚 大盗 孔子创办私学 主张有教无类, 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 打破贵族和王室 垄断教育的局面。 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