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67968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1680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学期,试题,历史,考试,期中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六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50分 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说明: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出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右图中,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的远古人类遗址位于 ( 中国境内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2.在大汶口晚期墓葬中,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大墓中,死者往往随葬大批财物,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甚至有镂花象牙筒、鳄鱼鳞板、玉铲、龟甲等珍奇物品。而其他许多小墓只有才容得下尸体的小坑,除一具白骨外别无他物。这表明当时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阶级国家开始建立 C.出现了贫富分化 D.原始社会已经解体 3.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均发现了表明阶级分化的宫殿、象征权力的玉器或者象征尊贵的礼器。这些现象集中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 A.能够建造干栏式房屋 B.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C.形成统一的崇拜对象 D.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4.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三星塔拉遗址红山玉龙(内蒙古) 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山西) 齐家文化遗址凸堆龙纹红陶罐(甘肃) 良渚遗址龙首玉镯(浙江) A.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发展 B.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强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D.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5.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年代尺中“?”处的历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战 B.西周灭亡 C.平王东迁 D.盘庚迁殷 6.春秋时期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楚先后灭四十余国,成为南方大国。晋先后火掉二十余国,征服四十余国,成为中原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由此可见争霸战争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实现了局部统一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C.阻碍了社会发展 D.加速了西周灭亡 7.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右表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8.《华阳国志 蜀志》中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 A.都江堰的修建 B.灵渠的开凿 C.黄河的治理 D.大运河的开通 9.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出产的良种犬马,南方出产的象牙,东方出产的盐,西方出产的特种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见到。材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手工生产进步 B.民族交融加强 C.思想文化繁荣 D.商业贸易活跃 10.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 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C.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 利簋 四羊方尊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1.“‘大一统’的政治理念起源于三代,在秦朝变为现实。”下列文物可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A B C D 12.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临洮———咸阳 B.陇西———辽东 C.临洮———辽东 D.临洮———山东 13.公元前213年,李斯建议,除《秦纪》、医药、卜短、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方销毁。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其意图是 A.加强思想统治 B.弘扬法家理念 C.巩固儒家地位 D.促进文化发展 14.《汉书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