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71403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583050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统编,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件网) 语文园地六 ———四年级上册 任务一:交流平台 任务二:词句段运用 任务三: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 任务一 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交流平台”中的3段对话,搜索对话中介绍了几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分别用一句话说清楚。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根据题目提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抓住主要人物的几个主要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请迅速翻阅本册课文,找一找本学期所学的课文中有哪些是可以运用上述三种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 方法 题目提示 起因、经过结果 主要人物 和事件 《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爬天都峰》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普罗米修斯》《麻雀》《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繁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陀螺》《梅兰芳蓄须》 课文题目 请同学们细读课题,找找“课文题目”与“方法”的关系。 请同学们细读课题,找找“课文题目”与“方法”的关系。 题目:“人物+事件” 题目中有明确的人物和事件,可以根据题目提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题目:“只出现了人物” 题目中只出现了人物,或者没有明确的事件,要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写了几件事。 或者“没有明确的事件” 题目:“只出现了人物” 或者“没有明确的事件” ①如果只写了一件事,就可以通过了解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主要内容。 ②如果写了两件或者两件以上的事,就要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把几件事连起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方法总结 课文题目: “人物+事件” 题目中有明确的人物和事件,可以根据题目提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题目: “只出现了人物” “没有明确的事件” ①如果只写了一件事,就可以通过了解起因、经过和结果。 ②如果写了两件或者两件以上的事,就要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把几件事连起来。 根据课文题目,思考本册教科书第八单元的课文分别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拓展 运用 第八单元的课文题目都是由“人物+事件”组成,基本可以根据题目提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题目:“人物+事件” 词句段运用 任务二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wèi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lǐn bǐng 1、正确认读,初步理解。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意思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意思是指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指形容为了公理正义,坚强不屈,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 形容人非常勇敢,无所畏惧。 1、正确认读,初步理解。 1、正确认读,初步理解。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原义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人勇敢不怕死。 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公正地执行法律。秉公,做事秉持公正之心。 意思是刚强正直,不逢迎附和。 2、关联人物,深入理解。 我们学过很多杰出人物,你们可以用上述的哪些词语来形容他们? 大义凛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文天祥 刚正不阿的林则徐、于谦 志存高远的李时珍 精忠报国的岳飞 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包拯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3、齐读两组例句,标出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发现。 3、齐读两组例句,标出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发现。 每组的第一句虽然有问号,但是并没有疑问的意思,而是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这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