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精练一 古诗词鉴赏 一 古诗词对比鉴赏 1.(2024·辽宁改编)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乙】送边将 [唐]李频 防秋戎马恐来奔,诏发将军出雁门。 遥领短兵登陇首,独横长剑向河源。 悠扬落日黄云动,苍莽阴风白草翻。 若纵干戈更深入,应闻收得到昆仑。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诗分别描写了饯别时、临别时以及送别后的雪景,三次描写巧妙地转换了时空。 B.乙诗中的“出”“登”二字展现了边将接到诏书后踏上征途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C.两首诗都描写了黄昏之景,又分别借助意象“暮雪”“白草”和“黄云”“白草”勾画雪景。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甲诗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乙诗表达对边将得胜的期待。 2.(2024·临夏)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乙】秦州杂诗①(其一) 杜 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②夜,山空鸟鼠③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注释】①秦州:甘肃天水古称。安史之乱后,杜甫弃职携眷西行,客居秦州三个月,写下著名的《秦州杂诗二十首》。甲诗也写于秦州。②鱼龙:指鱼龙川,今名北河。③鸟鼠:指鸟鼠山,位于今甘肃渭源县。与“鱼龙”指代秦州境内山水。 (1)安史之乱使杜甫弟兄分散,甲诗从 两个感官角度描写了笼罩着悲凉气氛的边地秋夜之景,乙诗则借 两个地名来表现秋的肃杀凄凉,暗示秦州也不是乐土。 (2)两首诗创作背景相同,请简要说说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 3.(2024·江西)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新 笋 朱 松 春风吹起箨龙①儿,戢戢②满山人未知。 急唤苍头③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 咏新荷 蔡 楠 朱阑桥下水平池④,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似水仙⑤吟意⑥懒,碧罗笺⑦卷未题诗。 【注释】①箨(tuò)龙:竹笋的别名。②戢(jí)戢:象声词。风吹竹笋声。③苍头:仆人。④水平池:水与池面相平。⑤水仙:水中女神。⑥吟意:吟诗的兴趣。⑦罗:丝织品。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等用。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笋》前两句写出了竹笋在春风中迅速成长的景象。 B.《新笋》后两句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流露出担忧之情。 C.《咏新荷》前两句写新荷的生长环境,后两句写新荷的特点。 D.《咏新荷》末句把尚未舒展的荷叶,比作卷着的空白绿色罗笺,极富想象力。 (2)从内容或写作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4.(2024·东营)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甲】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乙】恭诵左公西行甘棠① [清]杨昌浚②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注释】①左公:左宗棠,湖南人,领兵平定新疆战乱,被誉为“民族英雄”,征战时曾率部在千里戈壁植树造林。甘棠:功德。②浚:一作“濬”。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甲诗开端写景,以黄河和万仞山为“孤城”搭建戍边背景;乙诗前两句叙事,表现平乱部队的浩大气势。 B.两诗后两句通过共同的“杨柳”“春风”“玉门关”意象,描绘了大致相同的画面,也营造了类似的诗歌意境。 C.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习,因此两首诗按题材都可归类为送别诗。 D.两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