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76757

模块02 古诗词曲阅读与鉴赏 2025年中考语文部编版古诗文专题复习(含解析)

日期:2025-02-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1次 大小:3909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模块,编版,解析,复习,专题,诗文
  • cover
模块二 古诗词曲阅读与鉴赏 河北中考考情分析 河北中考对于古诗词曲阅读与鉴赏的考查,2022年之前以课内古诗词曲为主,2022年开始采取课内古诗词曲与课外古诗词曲相结合的形式,2023年从课外相关咏柳诗中选取了四联八句进行考查。2024年则将教材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宋词和与其相关的文言文资料放在一起考查。由此不难看出,河北中考对于古诗词曲阅读与鉴赏的考查,形式较为灵活,内容越来越广泛。 一、[2024·河北4(1)、6(1)、8、9题,7.5分]学习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分) 一蓑烟雨任平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定风波》) 3.“回首向来萧瑟处”中的“回首”有两个意思,请写出来。(3分) 4.苏轼在风雨中“吟啸”,他在困境中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1.5分) 二、(2023·河北4题,6分)某公园内池塘周围遍植垂柳,树干上悬挂着写有咏柳诗句的标牌。阅读下面标牌上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杨柳青青著地垂 渡头杨柳青青  杨花漫漫搅天飞 枝枝叶叶离情       甲       乙 一树春风千万枝 日借嫩黄初著柳 嫩于金色软于丝 雨催新绿稍归田       丙       丁 1.解释甲标牌上的诗句中“杨花”一词的意思。(1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乙标牌上的“渡头杨柳青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3.丙和丁两个标牌上的“嫩”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共同特点 (3分) 三、(2022·河北5~6题,5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 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注释】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半夜。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     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2分)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3分)   1.诗词曲名、作者、朝代等的判断或填写。 2.诗词曲的文体特征、文学地位及评价的判断或填写。 3.相关历史背景的判断或填写。 阅读《满江红》,回答问题。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这首词的作者是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平日学习及备考时,对于课标所要求的40首古诗词曲,首首都要做到篇名、作者、朝代及诗歌内容全部掌握。这样,到了考场上,真正做题时,就自然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了。这首词的作者是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答案】秋瑾 文学常识主要包括作家作品知识和文体知识。对于一首诗的文学常识,一般要识记作者的主要信息(如姓名、国别、朝代、代表作、主要文学成就等),还有典型写作手法、主要人物形象、历史典故等,知道诗歌的创作背景、典型环境。解答文学常识积累题,要注意平时的准确识记。解题时要准确审题,不张冠李戴,不写错别字。 1.(2024·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积累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