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77231

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5.4 (演唱)小毛驴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12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二年级,毛驴,演唱,上册,2024,音乐
  • cover
《小毛驴》教学设计 课时 1 课时 40 分钟 教材分析 《小毛驴》是一首极具童趣的北京童谣,四二拍子,一段体结构。其旋律轻快活泼,具有鲜明的上行和同音反复特点,生动地勾勒出骑驴赶集的欢乐场景。歌词诙谐幽默,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引发学生共鸣。简短的四个乐句,节奏规整,富有律动感,充分展现了小朋友天真烂漫的性格,是一首能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体验生活乐趣的优秀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表现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对音乐充满热情,喜欢通过唱跳来表达自己。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节奏感和音高概念,但在音准把握上仍需提高。此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有趣的音乐内容极易产生兴趣,且善于模仿。不过,他们注意力易分散,需要多样化教学方法吸引。《小毛驴》这首歌曲的趣味性能够契合学生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可进一步提升其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充分感受《小毛驴》欢快的旋律、有趣的节奏,体会其中的诙谐情绪,提升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学生可以用自然流畅、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小毛驴》,并通过生动的表情、活泼的动作等将歌曲情境完美展现,增强演唱的艺术感染力。 创意实践 积极鼓励学生在演唱中大胆发挥创意,如自主创编动作、改编歌词等,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音乐创造力。 文化理解 深入了解北京童谣的独特风格与文化内涵,感受地方音乐文化的魅力,从而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逐步培养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自然、轻快的声音,准确且富有感情地演唱《小毛驴》,深刻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精准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尤其是附点节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骑驴赶集的有趣场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小毛驴头饰若干、节奏卡片、打击乐器(木鱼、沙锤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儿歌《小毛驴》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可爱的小毛驴形象和欢快的旋律瞬间吸引学生的目光。播放结束后,老师微笑着提问:“小朋友们,刚才的视频里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毛驴,它在做什么呀?你们喜欢它吗?” 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势引出课题。 老师播放歌曲音频,带领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老师一边晃动身体,一边用眼神和表情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放松心情,尽情享受音乐。 讲授新课(25 分钟) 感知(5 分钟)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安静地聆听。老师轻声引导:“小朋友们,现在请闭上眼睛,用心去听,想象自己正骑在小毛驴的背上,走在热闹的集市上,感受一下周围的景象。” 歌曲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描述脑海中的画面,从而加深对歌曲情绪的理解。 展示节奏卡片,老师以较慢的速度示范按节奏读歌词,同时用手轻轻拍打节奏,引导学生跟随模仿。读到附点节奏时,老师故意加重语气,并用夸张的动作示范,如身体前倾表示附点的延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个地方的节奏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吗?”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加深记忆。 探究(10 分钟) 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观察旋律线的走向。老师用手指在空中画出旋律线,同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条旋律线像什么呀?当旋律线向上走的时候,我们的声音可以怎么变化呢?向下走的时候呢?”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通过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旋律的起伏,感受音乐的动态变化。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老师在教室里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如:“小毛驴走路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用身体表现呢?赶集的时候,人们的心情很愉快,我们的动作可以怎么体现呢?” 讨论结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