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精读名家散文 提高阅读写作 鸡 母 老舍 养在寻常百姓家, 吃虫啄米食新芽 第 五篇 学习导入 前面几节课的阅读,让我们在大作家们的笔下体验了秋高气爽,经历了寒冬腊月,欣赏了天光云影。四季变换,日月更替,文学之美不仅在于作家们笔下的景物,更在于透过文字流露出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人、事、物的真挚情感。 现在我们踏过晨钟暮鼓,走向鸟兽虫鱼的世界,看看作家们笔下的动物昆虫们又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态。 回顾一下前几节课我们读了那些作家的作品? 鲁迅的《秋夜》庐隐的《我愿秋常驻人间》 朱自清的《冬天》迟子建的《光与影》 1.了解老舍 学习目标 3.学会分析过渡句的作用 2.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认识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字舍予(舍予应是“舒”字拆分得来,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满族正红旗人,生于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因话剧作品《龙须沟》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1913年入读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至1924年间,先后在京津各校任教员;1924年秋季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1929年夏在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半年;1930年春回国后至1937年间,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1946年3月老舍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9年12月,应周恩来委托文艺界之邀回到北京;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主要作品 整体感知 一起做“侦探”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1.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先抑后扬”的? 2.思考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掌握描写动物,表达对动物情感为主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1.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疸来。 2.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母鸡 文丨老舍 “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1.叫声难听,令人讨厌 2.欺软怕硬,下手狠毒 3.下蛋之后喜欢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 3.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4.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5.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对母鸡的讨厌,引出下文当母鸡孵出小鸡后“我”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象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贪,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7.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