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79619

精读名家散文(七)(《风筝》鲁迅 )【分析细节描写,掌握心理描写】

日期:2024-12-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22026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描写,精读,分析,心理,掌握,细节
  • cover
(课件网) 精读名家散文 提高阅读写作 风 筝 鲁迅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 七篇 学习导入 童年里,那些在好奇和欢乐驱使下去做的事,总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美好。 放风筝是每个孩子童年热衷的游戏之一,鲁迅先生跟风筝又有什么渊源,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去了解一下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村居》里描写的儿童喜放风筝的情景。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回顾鲁迅先生生平 3.掌握心理描写的作用 2.分析文章中细节描写 走近鲁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主要作品 一起做“侦探”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2.分析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3.思考如果给文章另拟个标题,该 怎么拟? 《风 筝》—文/鲁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睛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周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开篇点题,也迅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引人想去探求这独特感受背后的原因,吸引读者往下读。 文字的运用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三个“的”字来放缓节奏,打乱长短太过一致的三句。可以读出来去体会用这种表达写“久经诀别”之感 这是为什么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张着小嘴”“惊呼”“跳跃”等动作表现了小兄弟天真可爱的神态和对风筝的痴迷,这就把小兄弟善良、活泼可爱、喜欢游戏的性格表现了出来。与“我”对风筝截然相反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那时十几岁,他的父亲久病不治去世,家道中落,兄弟三人,鲁迅为老大。突然之间不得不承担起长兄如父的家庭责任, “我”之所以不准弟弟放风筝,就是因为放风筝 “是没有出息的孩子的玩艺!”怕游戏耽误了 弟弟读所谓的圣贤书,从而考科举,做官….. 风筝是孩子们寻常的游戏为什么作者嫌恶?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