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读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动词与名词的搭配。 2.运用多种方式,理解“会师”“井冈山根据地”等词语,扫清讲述障碍。 3.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革命精神。 4.生动讲述先辈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革命精神。 2.生动讲述先辈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任务一:理解难词,了解故事背景 1.了解“扁担”,学写“扁担”。 (1)教师出示民谣,学生自由读民谣,猜猜民谣中朱德同志挑粮的工具。 (2)教师出示《现代汉语词典》中“扁担”的意思和扁担的图片,学生认识“扁担”。 (3)学生画“扁担”,教师紧扣“长”和“扁”进行评价。 (4)借助资料,结合生活经历初识朱德。教师补充朱德同志简介。课文中描述,身为军长的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来回五六十里,山高路陡。教师引导学生回想平时上下五层楼的感受,在比较中说一说对朱德的印象。 (5)(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德”字。(提醒学生不要忘记中间的“一横”) (6)指导学生带着崇敬之情反复读课题,练写“扁”和“担”。 2.理解难词,了解历史背景。 (1)革命年代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文中难理解的词较多,难读的长句也较多。可先让学生试着读通读顺课文,边读边圈画出难词。 (2)理解“会师”的意思。 (3)理解“井冈山根据地、围攻、粉碎”的意思。 (4)反复读四个词语和词语所在的两个长句,读通读顺。 (5)借助“会师、井冈山根据地、围攻、粉碎”等词语简要说说朱德同志挑粮的历史背景。 任务二:圈画词句,建构故事支架 1.回顾《八角楼上》这篇课文。 从“夜幕降临、寒冬腊月、薄、凝视、沉思、察觉”等词语中了解到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呕心沥血地工作。 2.学法迁移,了解《朱德的扁担》课文内容。 (1)一边自由朗读课文,一边圈画能帮助你了解课文内容的词句。 (2)集中反馈。 3.借助词句,讲讲课文内容。 (1)(出示要求:按顺序讲,不遗漏重要内容)先根据要求自己练习,自我调整。 (2)借助词句,全班分享课文内容。 任务三:借助想象,还原故事场景 1.通过分享,发现需要将表现朱德同志精神的感人之处讲生动(挑粮食、藏扁担等)。 2.共学:借助想象,还原“挑”。 (1)(出示词句)学生连一连,自由读读。 (2)画出挑粮路途(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 (3)借助想象,讲讲朱德同志“挑粮”。 ①借助词语想象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的场景。 3.朱德同志挑粮和战士们藏起朱德同志的扁担,把这两件事讲生动了,故事才能吸引人。教师可追问从“藏”中学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革命精神。 (1)感受朱德同志的革命精神。 ①如此缺粮,战士们却藏了朱德同志的扁担,请说明原因。 挑粮之远: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 挑粮之艰: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挑粮之险: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挑粮之苦: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②朱德的什么精神深深感动了战士们? ③(指名读相关语句)读出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佩与爱戴。 (2)讨论:朱德同志“挑”的不仅仅是战士们吃的粮食,还挑着什么?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任务四:讲好故事,传承先辈精神 1.出示讲故事的评价表(结构化评价)。 小组讲述故事评价表 评价内容 自评 他评 按顺序讲,不遗漏重要内容。 借助词句,讲好故事。 仪态自然,感情充沛。 班级创意讲述评价表 评价内容 他评 师评 音洪亮,条理清晰。 结合课文内容,有理有据。 突出朱德同志的精神。 2.借助评价量表组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