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84755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五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5-04-2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2032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人教,2024,五年级,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中的“循环小数” 二、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小数除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通过计算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商的特点,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教材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和特征,为后续学习小数的分类和运算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循环小数的无限循环特征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理解。 四、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认识循环节,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 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和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和特征。 认识循环节,会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2.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产生的原因,正确判断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引导学生思考四季的循环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四季是不是在不断地重复出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像四季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在数学中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中的循环现象———循环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 计算感知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以下算式: 10÷3 = 70.7÷33 = 学生计算后,汇报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商的特点,为后续概念的引出做铺垫。 2. 观察发现 展示两个算式的商,引导学生观察商的小数部分有什么特点。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是不是有数字在重复出现?”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 概念引出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举例说明,如 10÷3 的商 3.33... ,70.7÷33 的商 2.14242...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4. 认识循环节 讲解循环节的概念: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在 3.33... 中,循环节是 3;在 2.14242... 中,循环节是 42 。 让学生找出给出的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循环节的概念,能够准确找出循环节。 5. 简便表示 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示范如何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如 3.33... 写作 3.3 , 2.14242... 写作 2.142 。 让学生练习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表示方法,提高书写效率。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判断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0.999... 5.6789 3.1415926... 2.343434 写出下列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并用简便方法表示。 4.333... 0.121212...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和简便写法的掌握。 2. 提高练习 比较两个循环小数的大小。 3.25 和 3.255 0.58 和 0.588 解决实际问题:王师傅 5 天加工了 8 个零件,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结果用循环小数表示)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