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几分之一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例1提供的是野餐活动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通过平均分的结果发现一块蛋糕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体会出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初步认识到“半个”也可以用来表示。 试一试”,要求学生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并涂上颜色,既拓展了分数概念,又为接下来探案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奠定基础。 例2让学生用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依次涂出它的几分之一,再比较大小。让学生可以联系两个分数的含义以及图形直观,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习 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学习内容分析: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使学生体会分数是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1.妈妈给小猪佩奇和乔治6个糖果,佩奇说:“我要吃4个。”乔治说:“不行,这不公平。” 小朋友们,你们说怎样分才公平呢?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平均分”,为学习认识分数做铺垫。 讲授新课 学习任务一:认识二分之一。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例1主题图。 提问:观察野餐活动图,你看到些什么?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请小朋友自己想一想,把结果记住。 交流: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 引导:小朋友现在发现,把4个、2瓶这两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能用以前学过的1、2这样的数表示,那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这半个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时就要用到一种新的数———分数,从今天起我们就来认识分数,这节课先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2.演示观察,抽象概括。 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这半个呢?同学们自己分一分,看看是怎样分的,每人分的究竟是多少。交流:怎样分的,每人分得其中的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结果,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是这2份中的1份。 说明:指平均分的实物图形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份中的1份,这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份之一,可以写成。 二分之一要这样写: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请大家一起跟读:二分之一。 追问: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 表示?那另一份可以用哪个数表示?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还是? 指出: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 。) 回顾刚才分的过程,指名学生说说 是怎样得到的。 小结: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 。 是一个分数,分数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下面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这个2叫分母,上面这个表示这样一份的1叫分子。 学生口答。 学生平均分操作,教师指导。 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食物的情境,引出“一半”,而后引出分数二分之一。 明确指出了分数概念的基本要素。把一个月饼(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进行平均分。从“具象”到“抽象”。 任务二:认识几分之一。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引导: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初步认识了,那你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吗?自己折一折,再和同桌交流是怎样折、怎样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