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我为什么而活 伯特兰·罗素 1、反复诵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理解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伯特兰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逻辑学家。在政治上始终主张和平主义。 主要作品有:《数学原理》 《哲学原理》《心的分析》《论教育》《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 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 母,四岁丧父,由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有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自传《罗素自传》。 剑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访问苏俄,1920年曾来中国讲学,1938———194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曾对20世纪数学发生重大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发展个人主义;政治上,主张和平主义。 作者简介 遏制(è) 孤寂 (jì) 战栗(lì) 边缘(yuán) 微薄 (bó) 赐予(cì) 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字词积累 俯瞰:俯视。 星辰: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濒临:紧接,靠近。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遏制:制止,控制。 理解词义: 文本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罗素为何而生。 2、理清文章文章结构及写作思路。 文本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罗素为何而生,具体内涵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一部分(1)直抒胸臆:总结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二部分(2-4)详细阐述“我”为何会以此作为人生的主要动力。 第三部分(5)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这样活是值得的。 总———分———总 文本感知 2、理清文章文章结构及写作思路。 文本研读 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2、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3、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4、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5、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爱情带给我狂喜 爱情解除孤寂,带离深渊 爱情使我看到诗人描绘的仙境 文本研读 本文所论述的“爱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同时又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纯最浓的情感。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三大情感的首位。 文本研读 2、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文本研读 3、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无助的老人,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世界……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地减轻它们。 罗素的一生坎坷,但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对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年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境界 感情逻辑顺序 4、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