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坚率87万前秦军南下,企图灭亡东晋。前秦军前锋在淝水与东晋军队对峙……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材料描述的战役是( ) A. 马陵之战 B. 巨鹿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这三次著名战役的相似之处是( ) A. 南方政权战胜北方政权 B. 促使战败方政权迅速瓦解 C. 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起着重大作用 D. 维持了南方相对稳定的局面 3.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次战役中,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 ) A. 前秦将士无心恋战,有意输掉战争 B.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经济发展快 C. 前秦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怕水忙逃跑 D. 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 4. 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下列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过北方的是(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氐 ④羌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魏书》中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 A. 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B.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C. 改鲜卑姓为汉姓 D.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 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内迁各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民族地区。这反映的是( ) A. 民族的交融 B. 江南的开发 C. 文治的出现 D. 科技的进步 7. 朱绍侯先生说,孝文帝在汉化改革中将已腐朽的门阀制度引入北朝,并加以强化,带来了以后北魏统治者的腐败和阶级矛盾的尖锐。这意在说明孝文帝改革( ) A. 存在一定失误 B. 措施全面得当 C. 顺应历史潮流 D. 推动民族交融 8. 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的研究任务应是侧重追寻迁都的( ) A. 政治因素 B. 文化因素 C. 军事因素 D. 环境因素 9. 下图是一本中国简史类图书的目录(节选)。由此判断第三章的标题应该是( ) 导言 中国的诞生 第一章 先秦:中华文明的气质来源 第二章 秦汉:中华帝国的框架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 A. 民族与思想大交融 B. 帝国的盛放与凋残 C. 现代的“拂晓时辰” D. 没能进入的“大航海时代” 10. 据《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反映的是魏主改革的哪项措施?( ) A. 说汉话 B. 改汉姓 C. 通婚姻 D. 易汉服 11. 有学者认为,鲜卑族在走向历史的更高层次的必然趋势中失去的只是它内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类名称,迎来的则是它因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材料意在说明,鲜卑族的变革( ) A.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B. 为后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C. 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D.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交融 12. 《后汉书·五行志》中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匈奴首领将姓氏改为“刘”姓。这些现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 ) A. 商业贸易繁荣 B. 区域经济开发 C. 民族交融加强 D. 统一国家巩固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