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88113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案 (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12-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230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七年级,历史,统编,学年,2024-2025,格式
  • cover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 学科 历史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主要讲述了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以及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和黄巾起义。通过学习这段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东汉王朝从兴起到衰亡的基本脉络,掌握东汉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方面:西汉末年的社会动荡、王莽篡汉、刘秀建立东汉、光武帝的统治措施、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以及黄巾起义等。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唯物史观。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东汉这一段较为复杂的历史时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他们对历史故事和人物的兴趣浓厚,但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深远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和丰富的史料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东汉的兴衰过程。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思维不够严谨的情况,教师应引导他们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解释能力。部分学生可能对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缺乏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课时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1. 通过学习东汉的建立和发展,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认识到社会变革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通过分析光武帝的统治措施和黄巾起义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1. 通过绘制东汉历史年代尺,帮助学生掌握东汉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顺序。 2. 通过观看地图和图片,增强学生对东汉疆域和重要地点的空间认知。 史料实证 1. 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文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对比不同史料,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史料的真伪,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 1. 通过对光武帝统治措施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光武中兴”的形成原因及其意义。 2. 通过探讨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分析的能力。 家国情怀 1. 通过学习东汉重视民生的政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通过讨论黄巾起义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东汉的建立及其背景,特别是王莽篡汉和刘秀称帝的过程。 2. 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成效,如释放奴婢、减轻田租、合并郡县等。 3. 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东汉政权的影响。 难点 1. 理解光武帝统治措施背后的深层原因,如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这些措施如何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 2. 分析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及其对东汉政治的破坏性影响。 3. 探讨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东汉社会的深远影响,尤其是为何东汉最终走向衰亡。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东汉历史年代尺、东汉疆域图、相关史料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 展示西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图片,如农民起义、战争场景等,引导学生思考西汉为什么会走向衰落。 (2) 播放一段关于王莽篡汉的短视频,简要介绍王莽改制的背景和失败原因,引出东汉的建立。 (3) 提出问题:刘秀是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东汉王朝的?东汉又是如何走向兴盛和衰亡的? (4) 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5) 出示课题:《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