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仓24秋】八年级语文_第二部分 名著阅读 综合联读 综合联读 1.班级开展研学活动,安排你所在的小组做规划。请你根据研学主题,从备选项目中选择合适的一项,补全行程安排,并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或《长征》相关内容及阅读体验,说明理由。 主题:追寻长征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时间:2024年 10月 22 日 地点:三岸湿地·瓯江红党史教育馆 行程安排 备选项目 9:00———10:00 开营仪式 10:00———11:30 参观党史教育馆 11:40———12:20 行军餐 13:40———15:30 □ 16:00———17:00 集结回程 ①听红色英雄故事 ②画长征路线图 ③抢渡铁索桥比赛 2.传记文学和纪实类文学作品,都追求真实。仔细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可以发现每本书里所彰显的精神既有一脉相承之处,又有其各自的特点。结合本学期名著,完成下列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目录(有删减) A.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C.第三篇 在保安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苏维埃掌权人物 同红色农民谈话 去西安的慢车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苏区工业 通过红色大门 悬赏200万的首级 “他们唱得太多了” B.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D.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遭白匪追逐 童年 “真正的”红军 造反者 在长沙的日子 彭德怀印象 贺龙二三事 革命的前奏 为什么当红军 红军旅伴 国民革命时期 红军战士的生活 小语:阅读纪实作品,可以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找到我们想要阅读的内容。例如,想要了解斯诺对周恩来的印象,我们可以阅读① (填选项)篇;想要了解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可以阅读② (填选项)篇。 小文:纪实作品,最基本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红星照耀中国》是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的 小语:通过目录,再结合阅读体验,我们会发现③ 小文:虽然在今天的读者看来,《红星照耀中国》的“事实”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但其中红军将士们的精神气质一直在感染着我们,例如④ (请选择书中的红军将士,结合事例,补充小文的发言) 小语:其实,无论是《长征》还是《飞向太空港》,书中无数先辈的精神品质都时时激励着我们前行。你看,⑤ (任选其中一本,结合书中具体人物和事件,谈谈这种精神对当代青少年的启发) 【答案】1.选①。红色英雄的精神值得世代传颂。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可以聆听彭德怀长征路上与士兵同甘共苦的故事,聆听刘伯承友好谈判的故事,感受领导人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革命精神的洗礼。 2.①B;②D;③实地考察;④人物访谈;⑤拍摄照片;⑥示例一:毛泽东作为领导,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爽朗的性格,天生精明,生活上与普通战士们平等,随身带的算得上奢侈品的只是蚊帐。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才休息。示例二:朱德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作战不皆大小,事前要勘察地形精密计划一切。⑦示例一:《长征》红军第一军团在龙街渡口遭到敌军的阻截,江宽水急,没有渡船也没有架桥器材,为避免与敌军正面交锋红军转移到皎平渡口渡江,数万红军靠七条破旧的木船和严明的军纪顺利渡过金沙江。他们不畏艰险,顽强不屈的爱国精神启示着当代青少年珍视当下美好的生活,不惧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勇往直前。示例二:《飞向太空港》中任新民不安于现状,颇有远见地坚持“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子级使用氢氧发动机,甚至说愿意一力承担结果。他这种有远见、有担当,锐意创新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未来投身科学,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知识点】《长征》节选;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点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