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96980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第十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课时练习、随堂检测【后附参考答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1611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答案,参考,检测,随堂,练习,课时
  • cover
第四单元 骄人祖先灿烂文化 第十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一、填空题。 1.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 和高尚的 ,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是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如注重 ,崇尚 、讲究 等。 3. 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人格修养离不开 。好学善学、 和 、知行合一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境界。 5.宽容是 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 。 6.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 ”的精神。 7.爱国就是对祖国的 和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 思想。 8.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 ,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 。在实现中华民族 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 。 9.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 ,热爱 ,维护 ,捍卫 ,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时奉公守法,都是爱国的表现。 10.明志就是 。气节指 。 11.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符合名实一致、 一致、 一致的要求。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诚信、宽容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2.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关系不大。( ) 3.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 4.朱冲还牛的故事体现了朱冲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5.求新就要与时俱进。( ) 6.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7.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是社会发展之根基。( ) 8.“宽则得众”的大意是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 9.“有志者事竟成”是唐朝思想家王阳明的名句。( ) 10.“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老子》。( )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警句。(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故事中能体现诚信的是( )。 A. 苏武牧羊 B. 范式赴约 C. 杜环侍老 2.下列格言中,( )不属于爱国名句。 A.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 )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 A. 袁隆平 B. 周恩来 C. 习近平 4.“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是( )少年时的豪言壮志。 A. 宗悫 B. 司马光 C. 王阳明 5.“苏武牧羊”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重要性。 A. 明志 B. 诚信 C. 气节 6.五年级学生做到( ),就可以在同学之间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A. 宽容 B. 自私 C. 小气 7.“轻诺必寡信”是( )的名句。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大意是( )。 A. 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永不懈怠 B. 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表现,但能够战胜自己才算是强者 C. 见到好人好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政治家( )的名言。 A. 王安石 B. 司马光 C. 范仲淹 四、探究题。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完成下面的题目。 1.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也不 。 2.我不愿意 ,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 3.我不愿意 ,也不 。 五、连线题。(请将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孔 子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 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范仲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顾炎武 六、简答题。 1.热爱祖国要落实到行动中,青少年在和平年代应该具备哪些爱国的表现 请你列举三条。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照名言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关系。 4.国家强大了,是否还需要忧患意识 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十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参考答案 一、1. 精神 品格 2. 明志 气节 诚信 3. 求新 4.学习 实践 学以致用 5. 仁爱之心 宽以待人 6.民胞物与 7.忠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