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97655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

日期:2024-12-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442278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1课,敌后,战场,抗战,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课前导入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铁道游击队 学习目标 1.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基本史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了解毛泽东《论持久战》的背景及重要作用;知道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史料实证) 3.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家国情怀) 名词解释: 【敌后战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日本占领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以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由于这些地区是在日本占领军所控制的后方,相对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叫敌后战场。 1941年后逐渐上升为主战场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一方面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另一方面率领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占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天津 北平 大同 平型关 平型关是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东北部,是太原的重要门户。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军事重地。1937年9月,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坂垣师团,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与自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合,攻占太原。 一、平型关大捷 1. 背景: 平型关遗址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东北平型关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林彪115师 歼灭日军1000多人 林彪 一、平型关大捷 2. 概况: 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 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材料二: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 ———续范亭 时间 战役 结果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失败 1937年7月 平津保卫战 失败 1937年8月 南口战役 失败 1937年9月 天镇战役 失败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胜利 材料一: 阅读材料,思考平型关大捷为什么会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一、平型关大捷 3. 意义: 1. 背景: 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内流行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 这种论调尤其体现在国民党上层以汪精卫为首的投降主义势力当中。1940年3月,汪精卫彻底沦为汉奸,成立了汪伪政权。 “中国无法战胜日本,如果继续抵抗下去,结局只能是中国灭亡;而且中国的抗战意志越坚定,亡国的速度越快。” 亡国论 抗战初期,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幻想依靠英美先进武器的支持,宣扬“速胜论”。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速胜论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 2. 《论持久战》: 目的: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意义:《论持久战》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内容:“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 目的: 时间: 发展: 作用: 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1937—1940年 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