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班级: 姓名: 1. 下列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 A.蜡块加热后变成蜡水 B. 冬天,湖面结冰 C.铜水浇铸成铜像 D.滴水成冰 2.在大气压为 1.01 × 105 Pa 时,海波 的熔 点为 48 ℃ ,则在大气压为 1.01 × 105 Pa 时,48 ℃ 的海波 (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 D. 以上都有可能 3. 下列各物质中,全部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石英、玻璃、金属 B.冰、食盐、金属 C.松香、水晶、金属 D.海波、金刚石、玻璃 4.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物质的熔 点与凝固点相同 B. 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5.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阳记录的实 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加 热 时 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物质的温 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A. 根据表 中 的实验数据可 以判断该物质是 晶体 B.该物质的温度达到 53 ℃时,其状态是液态 C. 该物质在第 4 分钟至第 8 分钟的时间段内 不需要吸热 D.该物质在第 6分钟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6.在寒冷的冬天,气温降到了-20 ℃ ,湖水表面 冻成了冰,但冰面以下还有湖水,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冰面下与湖水交接处是0 ℃ B.冰面上是0 ℃ C.湖底的水是0 ℃ D.湖面的冰是0 ℃ 7.在 1.01 × 105 Pa 大气压强下,水结成冰的条件 是( )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 B.水的温度都高于0 ℃,周围的温度是0 ℃ C.水的温度是0 ℃,周围的温度低于0 ℃ D. 水的温度可以高于 0 ℃ ,周围的温度必须 不高于0 ℃ 8. 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 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 了物态变化,图中的四个图像,能正确表示这 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图像是 ( ) 9.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 间 图像 ,其 中 物质 是 晶体 ,它 的熔 点 为 ℃ ,在熔化过程 中温度 不变 ,该过 程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继续加热 ; 在第 8 min 时,该晶体处于 。另一种物 质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 。 10.水的凝固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水 的凝固点是 0 ℃,在水凝固时周围环境温度 必须低于水的凝固点。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 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冰继续熔化,且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收热量 C. 因为熔化的温度高于 0 ℃,所以冰不再继 续熔化 D. 因为熔化的温度低于 0 ℃,所以冰将继续 熔化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 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其液态时的凝固温 度相同 12.如下表所示的是几种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 正确的是( ) 物 质 固态 氢 固态 水银 金 铜 铁 钨 熔 点/ ℃ -259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255 ℃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 ℃的气温 D.用钨制作白炽灯泡中的灯丝不易熔化 13.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大 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的通行。在 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 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 ( ) A.“融雪盐 ”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 热量能使周围的冰雪熔化 B.“融雪盐 ”产生“保暖层 ”,使冰雪吸收足够 的“地热”而熔化 C. 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 ”,“含融雪盐的 雪”的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 D.“融雪盐 ”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 加快冰雪的熔化 14.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 250 ℃时开始 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 300 ℃时,熔化结束, 这种物质一定是 (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