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第四节 光的折射 班级: 姓名: 1.“海市蜃楼 ”在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 都有记载,下列光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形成原 理相同的是( ) 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C.树荫下圆形的光斑 D. 阳光下人的影子 2.我们站在池塘边,眼前会呈现一片美丽的景 色, 白云在水中呈现,鱼儿在白云中穿梭自由 自在,关于我们看到的鱼和云,它们的形成分 别属于哪一种现象( ) A.都是折射现象 B.都是反射现象 C.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 D.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 3. 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一定改变 B.折射角就是折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C.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D.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4.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小米将呈现折射光线的活动月牙板向后折,发 现在月牙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此现象可以说 明( ) A. 当月牙板向后折时,折射光线消失了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C.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如图所示,小明用鱼叉去叉所看到的鱼,老王 则用手电筒去照亮所看到的鱼,有关两人的做 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应叉“鱼”的下方,老王应对准“鱼”照 B. 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叉和照 C. 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的下方叉和照 D. 小明应对准“鱼”叉,老王对“鱼”的下方照 6.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 置时看不见硬币 (如图甲所示),往茶杯中倒入 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 (如图乙所示)。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甲 乙 A.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光在杯口全部折 射了 B.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眼睛发射出的光 线没有照射到杯底 C.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光在两种介质表 面发生了反射 D.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硬币表面反射的 光经过折射进入了人眼 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 的 路 线 , 其 中 是 入 射 光 线 , 是反射光线 , 是折射光线 ;反射 角 为 ,折射角为 ,光进入玻璃 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 。 8.游泳池旁边有一个竖立的安全警示牌,水面下 的游泳者看到该警示牌的位置与实际位置相 比( ) A.一样高 B.偏低 C.偏高 D.无法判断 9.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 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 O 点,一 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 球心 O 与入射点 O1 的连线为法线 。则进入气 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如图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 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 ) A.变得疏了 B.变得密了 C.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 D.疏密没有变化 11.手电筒发出的光垂直地照射到一个空的烧杯的底 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的光圈如图甲中的虚线 所示。把水倒入烧杯中,烧杯注满水时,烧杯底部 的光圈会变化为图乙中的( ) 甲 乙 12.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 (如图甲所示)中的 P 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 该是图乙中 的( ) 甲 乙 13.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 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 上,在S点处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 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 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人看到亮斑 的位置在Q点,则( ) A.P 点在S 点的下方,Q 点在S 点的上方 B.P 点在S 点的上方,Q 点在S 点的下方 C.P 点在S 点的上方,Q 点在S 点的上方 D.P 点在S 点的下方,Q 点在S 点的下方 14.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了边陲 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 。其实,诗人观察到落 日的位置并非此时太阳所处的实际位置(如 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 生 了 所 成 的 像 ,太 阳 实 际 在 图 中 (选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