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班级: 姓名: 知识点一 升华和凝华 1.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雪消融 B. 壶口“冒白气” C.深秋霜“降” D.湿手烘干 2. 下列物态变化中相同的一组是( ) ①草叶上的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③渐渐变小的冰雕 ④寒冬树上的雾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 0 ℃ B. 从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其外表的“霜”是由空气 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 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 罐内 D. 舞 台上 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形成 的二氧化碳 气体 知识点二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 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 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5.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 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 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 D. 冬天,冻冰的衣服渐渐变干 6.2014 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 . 小明设 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其外壳破裂,干冰迅速(物态 变化名称) 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热,实现快速灭火 . 7.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 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 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 ℃, 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 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形成 白霜的过程中会 (填“吸收 ”或“放出 ”) 热量 . 综合点 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 8.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 一种特殊的碳材料 . 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 随温度发生变化,当温度升高到 2000 ℃时硬度 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升高到 3000℃ 时开始升华 . 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 2000℃ C.沸点是 3000℃ D.凝固点是 3000℃ 9. 下图中,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 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10. 下列现 象发生 的过程 中,吸 收热量 的一组是 ( ) ①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 观察盛有干冰(固态 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了一 层白霜的现象,接着让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 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 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 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了大量白雾 .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 白雾是水蒸气 1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 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 发生 这种物态变化 而形成的 .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 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 成水珠 (填“会吸热 ”“会放热 ”或“不 会吸热或放热 ”),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13.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 ”. 在激光照 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 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 . 经过特殊 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 (填物态 变化名称)成碳粉 . 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 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 14.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 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叫干冰, 它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 . 干冰 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 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 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降雨 .上面的 描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