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15782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4432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4课,愚公移山,课件
  • cover
(课件网) 《 列 子 : 汤 问 》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理清文章各个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 3.合作探究,深入体会故事的深刻寓意,感受愚公精神的现实意 义 。 【重难点】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 列 子 : 汤 问 》 第一课时 本文选自《列子 · 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 列子,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 一 , 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 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 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 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 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在生活 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 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太行( háng ) 万仞( rèn ) 冀州( jì ) 惩戒(chéng ) 山北之塞( se ) 魁父( kuí ) 荷担者(hè) 箕畚(jī běn ) 朔东(shuò ) 始龁( chèn ) 穷匮( kuì ) 亡以应( wú ) 厝( cuò ) 陇断( lǒng ) 孀妻( shuāng ) 迂( yū ) 智叟( sǒu ) 初步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 之迂也,聚室/ 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 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始龁,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初步感知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 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 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 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 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 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冀州之 南 ,河阳之北。 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 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愚公移山 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太行、王屋二 山 ,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将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曲折,绕远。 家人。 尽、全。 苦 于 。 直。阻 塞 。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 豫州,古地名,今河南 代词,你们。 黄河以南 一 带。 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 纷纷地。 赞同。 提出疑问。 面,与“阳”相对。 小山名。 “以君之力,曾 不能 损魁 父之 丘 ,如太行、王屋何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如……何,把……怎么样。 可译为“连 … … 都 … … ”。 【译】北山下面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 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路途遥远阻塞,出来进去都 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 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 岸,行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 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 夫 ,叩 石 垦 壤 ,箕畚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