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16539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43329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课,诸侯,纷争,变法,运动,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运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孔子、老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思想,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和意义。 总体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大变革,大变动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具体特征: (1)社会制度:是我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2)政治上:处于国家分裂时期,长期战争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整个社会出现统一趋势。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3)经济上: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为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兴盛,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兴的封建城市。 (4)文化上:各国统治者处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学术下移,自由诸子百家的活动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 列国纷争 (1)背景: ①东周时期,周王室控制力削弱,“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 ②诸侯实力强大,独立性增强,大的诸侯国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 (2)表现: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先后建立了霸权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战国七雄” 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 春秋时期 西周 春秋战国之际天子的权力有何变化?实质是什么? 战国时期 分封宗法逐步崩溃 中央集权雏形出现 贵族政治逐步衰落 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诸侯纷争,扩张势力,谋求霸主地位 疆土缩小,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战国时期地主阶级阶级向奴隶主阶级夺权。在诸侯国内,主要以私门和宫室斗争的形式出现。贵族专政的解体,使奴隶主贵族与奴隶关系不再是社会的主要关系,封建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关系,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2022·山东省济南市十一校高三2月联考·1)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贵族地主崛起。以卿大夫为代表的“私家”与“公室”的争斗愈演愈烈,其结果各诸候国的“公室”程度不等地衰落下去,卿大夫逐渐掌握政权,这反映了(  ) A.西周的分封制彻底崩溃 B.政治体制与社会经济发生矛盾 C.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 D.礼崩乐坏局面推动社会的变革 (二)华夏认同 (1)时间:春秋到战国时期。 (2)表现 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②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3)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中原 华夏认同 北狄 西戎 东夷 南蛮 战国:追求统一 春秋:“尊王攘夷” 知识拓展:华夏认同的影响 ①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②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 ③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 础。 ④有利于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5态度从攘夷到融夷华夏认同从中原向四周扩散 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认同。 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先进,自称华夏 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